中考的筛选功能被进一步弱化,作为通识教育,学习太多门已经意义不大。
千万不要被表面的信息迷惑,国家只会越来越重视数理化。减负只是对大部分普通孩子,北京针对头部孩子有独特的筛选方式和通道,而且是提前筛选。
北京教育改革的方向是直升和集团化。这个趋势会把学生分成两大泾渭分明的阵营,直升阵营和中考阵营。直升阵营包括:
清北选手99%在第一和第二档的学生中产生,也就是在小升初阶段。早培和八少基本上就是智商测试,2+4的门槛是奥数大师赛金银牌和各种杯赛一等奖。
中考阵营,顾名思义,就是需要通过中考选拔上高中的学生。当然,中考阵营还有一部分好学生,通过校额到校的方式去强的高中。
中考的作用越来越弱化了,筛选学生的功能被削弱,在初中阶段减负、增强学生体质和综合素质,就是未来的方向。
参加中考的学生(除校额到校),不需要承担国家未来的科研和技术攻坚的重任,主打一个负担轻,快乐。
最近的趋势看,随着初中阶段学习的大规模减负,通过校额到校进入头部高中的这部分学生,也基本上不具备追赶前两档的可能性了。
近些年来,北京教育改革的方向,甚至高考出题的思路,会在2-3年后影响全国的部分省市。
从这个角度来说,全国也会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也就是提前筛选以及大规模的初中阶段减负,相应的,提高中考录取率到70%的水平。
之前写的另外一个回答,海淀小升初策略,现在依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前瞻性。
编辑于 2025-04-05 13:59・IP 属地北京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