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校长应该把“牛马”转化为一种“利他精神”。这样既可以化解尴尬,又能够升华主题。可以告诉大家,自私是人的本能,教育不是让你们变得更加自私,而是让你学会利他,学会为了更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面是我代替这位校长写的发言稿:
首先,感谢这位同学充满激情的演讲。毕业典礼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新旅程的开始。刚才这位同学在演讲中提到了“牛马”一词,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命题,可以一起思考,我们究竟应该成为怎样的人。
古往今来,“牛马”一直是勤劳和奉献的象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对牛的礼赞,对奉献利他精神的赞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是曹操对马的颂扬,对不屈不挠、持续奋斗精神的歌颂。
然而,放眼当下网络文化的浪潮中,“牛马”似乎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被戏谑的对象。有人说“如果你能吃苦,那就有吃不完的苦。”这样的声音,似乎在嘲笑着奉献利他的价值,将利他视为愚笨,将利己奉为圭臬,追求利己的利益,放弃利他的道义。
同学们,孔子曾一阵见血地指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懂的是道义,而小人懂的是利益。我们读书,固然有利己的因素,如升学、就业、财富,这都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是,我更希望大家能找到读书的真谛——那便是对知识的渴望,对智慧的追求,是求知解惑的过程,是从蒙昧到成熟,从自我到他人,从利己到利他的升华。
我希望你们能成为“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守护者,用你们的力量,守护弱小,而非恃强凌弱;我希望你们能成为“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奉献者,用你们的热情,贡献力量,而非沉溺私利。我希望你们能成为坚守内心的道义的利他“君子”,而不是随波逐流的利己“小人”。
在此,我想对在座的每一位毕业生说,你们是母校的骄傲,不要因为社会的某些消极声音而迷失方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你们的每一步积累,每一分耕耘,每一次付出,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澎湃动力,是可以改变世界的力量。希望你们记住“牛马”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