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 5%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如何解读这一数据?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168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660亿元,同比增长3.5%;...
- 1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1,和去年上半年59.3万亿元的GDP相比,增幅只有4%,有人说是不是通缩?但是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却实际增长比名义增长低了分别0.1%和0.2%,即使算上PPI确实下降,应该还是没有通缩达到一个百分点。应该是今年下调了去年GDP,同时下调了去年上半年GDP,但是该数值好像没有公布。
2,今年上半年公认经济存在困境,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零售销量等的增长姑且一看,可能不能太较真。中国一向这样,具体到每年的经济统计数据经常有一点修饰,但是隔个十年二十年看累积量好像又差不多真实。
3,今年经济增速高一点低一点其实关系并不太大(当然会影响就业等民生大事),更重要的是做好房地产转型,同时尽可能减轻经济萧条对科教、医疗等领域的负面影响,为长期可持续发展积蓄实力。
2022年底我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写长文分析,得出结论当年经济比大多数人感觉的好得多,对就业影响比大多数人以为的小得多:
现在大多数人恐怕能理解了吧。其实一方面是疫情的全局立即影响没有大多数人以为的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年房地产继续冒进,支撑了经济 。这两年开始去掉房地产的支柱作用,阵痛难免,没必要看衰中国长期发展。
今年上半年出口是确实还不错,在全球范围也算可圈可点了:
编辑于 2024-07-15 11:25・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白颐路观潮 - 8 个点赞 👍
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查看全文>>
到处乱跑 - 3 个点赞 👍
回答这个问题,你需要知道背景。
一个很大的工厂,有老板,有经理,还有各个部门部长。为了实现工厂的持续发展,部长在进行汇报业绩的时候就要美化数据,一方面老板看了高兴,工人看了激动,同行看了感动!
这时候工人就会疑问,为何我身边的工友一个一个都辞职不干了,或者被开了,为何我现在的收入降低了,为何现在的工作时间降低了。难道企业整体利润的增长是外部带来的。
工人就去其他厂去打听,果不其然。有些厂与我们有合作,但是我们卖给他们东西多,他卖给我我们东西少。赚了个差价!
没过多久,其他厂发现不赚钱,不跟厂合作了,剩下的一批工人也失业了。这时候部长就着急了,为了数据好看,就自产自销。。。。
查看全文>>
傻傻分不清 - 2 个点赞 👍
反正吹牛不用交税,只要编的和真的一样,那领导说是真的,它就是真的。
毕竟经济指标要考核,领导要进步。总体居民收入是不是真涨我不清楚,但脱贫人口人均收入每年增速是上面“建议”的。至于我们,大概脱了经济发展到后腿,群体的薪资是连年下降的。
查看全文>>
L丶Amore梧桐雨 - 0 个点赞 👍
房产出口,两难自解
查看全文>>
double - 0 个点赞 👍
怎么解读? “哦” 可不可以
查看全文>>
lucian - 0 个点赞 👍
一小部分人替另外的大部分人增长了呗
查看全文>>
无忌 - 0 个点赞 👍
这么一大堆数据跟结论我看不懂,你把最新排序关了,我看谁的解读去?
查看全文>>
印世德 - 0 个点赞 👍
你们定多少,经济就增长多少
查看全文>>
悠悠我心 - 1523 个点赞 👍
昨天在出口数据中讨论了一些,外循环的强力是真的强力,如果从全球经济的生态位来看,欧美是主要的资本和技术供给者,也是全球主要的消费者,我国则是生产者,从欧美日韩等进口机电产品,从发展中国家进口能源矿产,成为全球35%占比的工业产出供给方。
而现在经济运行存在两面,生产和消费本身就是相互影响的,工业生产能力的限制逐渐不再是产出不足,而是需求体量限制,很难想象全球市场已经足够庞大,我国的出口在高基数下依旧强力,前半年进出口总额增长6.1%,出口增长增长6.9%,贸易顺差4350亿美元,再创新高。
外循环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和就业的重要晴雨表,昨天也大概算了,欧美市场依旧是最大的顺差来源,欧美明面上的逆差来源超过64%,这还不算经东盟和这几年投资激增的墨西哥中转进入欧美市场的顺差,只要外循环高,则制造业基础相对稳定,经济就不会太差。
外需真的足够吗?我们需要看看这几年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名义GDP低于实际GDP,也就是价格修正为负,这一般就是产能相对需求过剩的特点。
2023年前半年的名义GDP是593034亿,2024年前半年的名义GDP是616836亿,算名义增长率(616836-593034)/593034=4.01%,实际GDP为5%,所以一般看物价指数,除了高权重生活一篮子商品的cpi之外,往往还需要看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差值,也就是价格修正为负,货币去市场上换各类商品购买力,反而更高了。
至于市场缺钱吗?
缺也不缺,缺的是可以用于即时消费和投资热钱,不缺的是大家一起增加存款和财富结构,出现了这种奇怪的现象,央行不断地刺激市场信贷,市场信贷数据不错,但跟多的转化成存款,MV=PT,T是产能,M是货币供给,V是货币流通速度,这三个指标中,T在继续增加,一部分靠外需,另一部分靠内需,对内部分,货币供给M2显然高于名义GDP,但M1增长疲软,且大家都在避险,降低投资意愿,有钱就存起来,V也比较小,就会出现现在这种情况,GDP的价格修正为负。
工业国的问题相比空心化总还是要解决一些,改善方式的话,其实也是老生常谈,增量上增加劳动者收入占GDP的比重,税收调节贫富分化的存量问题,毕竟欧美也就十几亿人的消费市场,我们也是十几亿人的消费市场,生产型转向生产和消费型的是每个工业国都必须要走的路,有些经济体甚至都有点矫枉过正,也会遇到问题,只是现在我们还不需要担心这些事情,居民高杠杆下的消费不足和参与度下降是比较紧迫的事情。
发布于 2024-07-15 13:12・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王克丹 - 142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yulang - 874 个点赞 👍
房地产行业依旧没有企稳,出口比较稳健,内需方面应该多照顾居民端一点
上半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479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0%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1.9%,新建商品房销售额47133亿元,下降25.0%,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6.9%
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11688亿元,同比增长6.1%
其中,出口121298亿元,增长6.9%
进口90390亿元,增长5.2%
贸易顺差30909亿元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3.7%,CPI同比上涨0.1%
下半年应该会降准,降息,也应该多扶持扶持居民端,改善内需,这样才能完成全年5%的目标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二季度增长4.7%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16836亿元,同比增长5.0%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3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61元,4.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72元,增长6.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7358元,增长5.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4403元,增长4.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9539元,增长6.9%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60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6.8%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780元,增长6.1%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197元,增长7.6%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4214元,增长7.8%,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1.0%
人均衣着消费支出826元,增长8.1%,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1%
人均居住消费支出3004元,增长1.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2.1%
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738元,增长2.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4%
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1819元,增长11.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4%
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340元,增长11.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9%
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271元,增长4.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3%
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389元,增长13.8%,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
指标 绝对量(元) 同比增长(%)(括号内为实际增速) (一)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733 5.4(5.3) 按常住地分: 城镇居民 27561 4.6(4.5) 农村居民 11272 6.8(6.6) 按收入来源分: 工资性收入 11950 5.8 经营净收入 3235 6.4 财产净收入 1780 2.1 转移净收入 3768 5.0 (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 17358 5.9 按常住地分: 城镇居民 24403 4.7 农村居民 9539 6.9 (三)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13601 6.8(6.7) 按常住地分: 城镇居民 16780 6.1(6.0) 农村居民 9197 7.6(7.4) 按消费类别分: 食品烟酒 4214 7.8 衣着 826 8.1 居住 3004 1.9 生活用品及服务 738 2.2 交通通信 1819 11.6 教育文化娱乐 1340 11.2 医疗保健 1271 4.2 其他用品及服务 389 13.8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1950元,增长5.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7.6%人均经营净收入3235元,增长6.4%,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5.6%
人均财产净收入1780元,增长2.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6%
人均转移净收入3768元,增长5.0%,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8.2%
在收入这一块主要是工资收入为主,如果可以把资本市场搞好,股市走慢牛,也可以增加消费力,增加多元化的收入
然后就是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60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6.8%
但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3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4%
消费比收入增长更快,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内需不足,关键就是收入情况跟上支出,居民端依旧在修复资产负债表,内需的关键就是居民的口袋,这方面应该刺激刺激
目前综合来看外贸出口是情况比较超预期的,其他的还需要继续努力
下半年肯定会继续刺激,降准,降息都会跟上,不然5%的目标没有那么容易完成
发布于 2024-07-15 10:55・IP 属地江西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阳光下的沈同学 - 808 个点赞 👍
如果中国经济未来都保持上半年这种平稳增长,那么房价大概还要从当前位置继续下跌30%-50%。
任何资产定价的锚定参数是名义增长率而不是实际增长率。
所以表面上看中国的实际增长率只是从疫情前2019的6.1%微跌到5%,但是名义增长率却是从7.8%跌到4.1%,几乎腰斩。
中国之前的房价是按照名义增长8%定价的,疫情前虽然大家已经觉得林国师未来20年增长8%的论断不太可能,不过未来实际增长+通胀=名义8%相信的人还是大多数。
如果现在大家发现未来的名义增长将平稳在4%,那对房地产价格或者资产价格是灾难性的。
ChatGPT回答说如果未来股票增长率从8%到4%的调整,股票的现价应该下跌66%。
所以我一直说,中国的未来房价其实最大的支撑是通胀预期,而不再是经济增长复苏。因为要提高长期经济增长率额外4%几乎不可能,但是提高长期通胀预期另外4%可就容易多了。
实际上,这也是日本房价的复刻,日本房价崩盘的主要原因可能不是经济停滞,更多的是通缩。
编辑于 2024-07-15 14:20・IP 属地格鲁吉亚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一直住顶楼 - 788 个点赞 👍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新闻都会提到“保8”这个概念,字面意思就是每年经济保持8%左右的速度增长,反应到宏观数据中就是GDP的同比增速8%。其实在上一个十年的时候,“保8”已经保不住了,开始提“保6”。然后经历了疫情三年“黑天鹅”的非常规的国内生产状况,我们正式进入了“保5”的时代。至少去年2023年,我们的GDP是5.2%,也算是保住了既定目标。
从10+,到8,到6,到现在的5,未来可预见地,增速会回归到世界上大部分经济体那样——2.5%~2%左右。
所以,大家用“身边统计法”感受到的目前经济环境不景气,其实也契合目前国内GDP增速不断放缓的变化态势。第二季度GDP同比4.7%,预期5.1%,前值一季度5.3%,“勉强”达到半年5%的及格线。所以大家对于经济的“体感”到的寒气,也确实反应到了宏观数据上。
至于大家觉得这刚好的5%是否太巧合,或者认为连“保5”都达不到,在没有充分的证据的前提下,我还是相信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不然,也没有其他渠道来统计。。。
如果从个人情绪角度来感受和分析,身处于房地产行业的我感受必然是更糟糕的,在民营房地产企业大规模暴雷,土地出让金锐减,土地财政难以为续,12省基建暂停……的“恶劣”大环境下,依然有其他行业来弥补房地产+建筑业,约13%左右的GDP比重,我只能说确实应该相信国运。
发布于 2024-07-15 14:38・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Jimmy Chen - 64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又赢了捏 - 557 个点赞 👍
我没有那么大的宏观的能耐,我只能说一下身边的一些情况。
老家江苏一个乡镇的工业区(属于那种工业开票百亿的乡镇工业区),一家门窗制造厂(房地产火热的时候一线工人就有800+),现在历经多次裁员只剩下了不足200人,裁员没有给或者给非常少的赔偿,工人去劳动局和政府闹过。其中被裁的本地人基本都是老家几个村范围内的熟人,年轻的有接近一半去跑外卖或者送快递了,其中21年左右镇上有了超多年轻的女性骑手,去年开始出现30左右的女性也出现在了快递员的行业。
一家减震器厂,在23年之前都是超级火爆,一年超60%的时间都要加班,一线工人薪资平均到手有8K+,但去年开始几乎没有加班,然后今年内部进行了降薪,工人抗议过,但开除几人后立马大家都老实上班了。
有几家化工厂,在20年-23年间,基本都是老板自己主动关停了,其中同一个老板的两家化工厂在关停前已在越南和印尼建好了工厂,产能直接平替。(这个清楚的原因是老板娘和我父亲是同学,老板娘的舅舅是和我家同一个庄的,且化工厂的厂长老家离我老家不足500米)
还有一家生产矿山配件的工厂,那个是工业区内工人薪资最高的工厂,24年前一直超级忙,元旦清明都在加班的那种。里面铆工等技术工种,年收入到手30w左右的比比皆是,也是唯一的一家一线工人几乎全开汽车上班的(整个厂房几乎没有电瓶车,不管是管理还是工人基本都是开车上下班)。但在24年的五一的时候,工厂居然没有开门黑着灯,这在前几年是难以想象的。
还有几家小的工厂,其中已有一家浙江的老板已跑路,拖欠工人4个月以上的工资,工人聚集在区劳动局,但还是不了了之。
这是我所亲眼看到的现象,包括自己身处的电商行业,GMV增速也明显下降,或许是我眼光短浅,没有宏观的能力,因为在我和我身边人的看法经济是不好的,收入也是没有上涨的期许的。
编辑于 2024-07-15 15:19・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首丘 - 25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吃肉肉长肉肉 - 23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大魔王 - 227 个点赞 👍
不如先确定有多少人相信,再来说该如何解读吧。
2024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 5%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继续增长!
相信的知友,请在评论区回复1。
不相信的知友,请在评论区回复2。
或者,不相信的知友请点赞,相信的知友就直接踩吧。
编辑于 2024-07-15 19:34・IP 属地四川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风语闲庭 - 21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不才 - 18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momo - 179 个点赞 👍
北部湾沉了四艘军舰,
重装合成旅入住中东。
世界争相归还国宝,
三一马赫集体消声。
外东北开发如火如荼,
电子战戏耍本子尽在掌握。
纵观世界风云,
风景这边独好。
发布于 2024-07-15 22:09・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夜孤喵 - 173 个点赞 👍
我觉得好高兴,稍微一点点难过
果然除了我周围和我见到的(包括只涨了3%退休金的tz内退休人员,一塌糊涂的A股,明确收入下调的网约车司机,承认有所下调的房地产行业),别的行业都是欣欣向荣。很高兴知友们工资收入都上涨了。
而且因为这些行业收入下跌,想必为了这5%,大家的工资涨了更多吧?难怪朋友圈天天旅游音乐节,原来只有我一家穷呀。
而且我决定不和我的朋友们来往了。他们都跟我说自己收入下降了,这帮骗子!就是有没有可能他们是安慰我呢?哎先观望吧不和他们撕破脸,先去把欠我的钱要回来!
我的店面和写字楼最近没人租了。我决定挂高5%的价格。因为大家收入都上涨了,没理由付不起这点租金呀?
我家附近大学城一堆店铺关了,尤其餐厅。我算是知道咋回事了:大家收入都在涨,你们在这送优惠券卷价格战,看不起谁呢?笑死人。做高端餐饮吧。去年30块的面今年至少卖31.5元才不至于让老爷折了面子!
然后什么金融业降薪,tz内降薪的,看来都是烟雾弹,是安慰我这种草民脆弱心情的。说么说在降薪,实际上么工资估计涨幅远高于5%。有没有医师公出来说下今年实际收入涨幅多少?
我老丈人做水产批发的,疫情时期收入都没下去过,六月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了一半。跟我说生意不好做。我笑了,大家收入都在涨,你卖水产的不知道调整产品线么?以前卖鲫鱼草鱼现在你不卖东星斑谁来进货?
所谓俄罗斯战乌越打越富,南斯拉夫脱钩5%。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42-45年的日本报纸报道,中途岛大捷,莱特湾大捷,马尼拉大捷,冲绳岛大捷……甚至还举办了庆典。但本地人吃不到大米了。
评论区有个港岛曱甴让我反思的。我陷入了逻辑上的矛盾……毕竟我是因为看好才亏的。
编辑于 2024-07-16 00:28・IP 属地浙江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奥特之父 - 13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此刻阳光倾城 - 10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大升 - 8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Hunter - 7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马连良梦露 - 75 个点赞 👍
5%的增速,怎么看都还不错了,不管是自我对比还是跟海外其它乌合之众,各种意义上看都很不错了。
尤其是出口结构的持续改善,世界工厂的成色一点也没减少。
至于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在喊经济不好,经济困难?
是他们没有工作嘛?还是说预期问题?
唱衰其实是一种惯性姿态,我翻了一下回答,除了极个别的朋友,剩下的都是什么我身边,我自己的角度论证经济出了问题。
答案其实就在其中,结论是结构性的失业跟就业短缺依旧存在。
同样的,反映到消费上就是,消费分层与消费力转移也持续存在
你问,到底是谁的消费出了问题?
那肯定是谁叫唤的的厉害,谁的消费就出了问题。
我要再次引用我过去的分析
我预测过消费者群体对于经济波动的耐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以及消费者的偏好发生了改变。不知道大家能否理解,我来援引权威数据:
今年618全网销售总额为7428亿元,而去年为7987亿元,同比下降7%。其中,综合电商共5717亿元,同比下降6.9%;直播电商三家共2068亿元,增长12%。[1]
5月份,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92.2亿件,同比增长24.9%;业务收入完成864.2亿元,同比增长12.0%。[2]数据显示,快递服务业的业务量增加,业务收入也增加,说明了啥?说明了社会商品的需求是持续增加的。
1-5月,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分别为78.5%、14.2%和7.3%,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78.5%、12.7%和8.8%。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1.6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上升1.7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3]
不知道大家看出来什么没有,答案就在数据中。
我通过这两组数据分析了两三家平台,还是都能够自圆其说的。
所以在同频之下,今年综合电商的增长困局也是种草类平台的增长困局。
本质上,出问题的,是同一批人。
而这同一批人,也是互联网当中最能叫唤,声音最大的。
所以,这种叫唤就成了互联网上的回音。
but,他们真的过得很惨吗?不一定,更多的并不是他们遇到了问题,而是他们的预期改变了。
所以这种情况,是很难通过短时间调控来解决的。
因为本身调整的目标,甚至说目的就是这样。
但更进一步的说,就社会公平而言,砍某些人的薪资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所以在人均经济学家的知乎,我的看法依旧没有改变2333
其他的,什么房地产还要再跌30-50%,什么失业潮要席卷天下,什么信他还是信我之谈,不值一驳。
言而总之,诸位开心就好。本来就没信过,言辞边界还可以再大一点。
出路在哪?
其实很简单,都说哪边挣钱,就涌向哪边,在生产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开始转化升级,我们也要追随着生产力进步的方向去适应新的岗位。
叫唤有用么?叫唤只会让自己更焦虑罢了。
参考
编辑于 2024-07-15 21:32・IP 属地江苏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江睿谨 - 72 个点赞 👍
反正经济普查的时候,调查的工作人员把我公司经营数据放大了600倍,要求我配合。我严厉的驳斥并拒绝。估计最后数据还是这么报的,如果抽查到我,我也一定实话实说,至于上半年5%怎么看?我觉得一切稳中向好。
发布于 2024-07-16 10:26・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暴走小棉袄 - 6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吉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