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1个

为什么说历史宜粗不宜细?

fw刀
112个点赞 👍

此问题下几乎所有的回答答得都不对,或者过于片面。

首先对于当朝authority来说,历史宜粗不宜细是不分什么古代史&现代史、中国史&西洋史的,这几大领域任何一个“细”了都会造成问题。

因为整个新文化史观&新文化历史神学(同时包含authority的官方历史神学以及某些所谓的opposition“撅醒者”的历史神学)能成立的基础就是建立在“粗”之上的。

只有既不懂国史也不懂西洋史的懵者,或者稍微懂点皮毛半桶水然后就自以为看透一切的蠢人,才能对这套神学深信不疑。

你以为它们只是不希望你意识到边区特货、醉酒驾驶的阿尔巴尼亚运外交官和圣朝政治人物各种发言合订本;

但其实它们同样不希望你意识到古典塞里斯的政治制度从分封向文官转型是一个经过了近千年复杂流变的过程;

它们不希望你意识到八股经义只是明代科举三场考试中的第一场;

它们不希望你意识到你居住的城市里在两百年前可能存在一个叫做驻防满城的区域;

它们不希望你意识到多神教时代的古希腊与罗马城市中有时候有着一堆宛如克苏鲁邪教仪式一样的奇怪风俗;

它们不希望你意识到中世纪欧洲并不等于英国和西欧,东罗马帝国在近千年时间里同样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们不希望你意识到中世纪英国除了《大宪章》以外还有《Domesday Book》、1290年《Quia Emptores》和1388年《Statute of Cambridge》;

它们不希望你意识到马丁·路德是如此锐评16世纪德国农民战争:“在我看来,与其让王公诸侯和地方官吏遇害,还不如将叛乱农民全部杀死,因为叛乱农民舞刀弄枪并没有得到上帝的授权。”

在它们看来,你最好就是一个对历史的认知完全由:“唉,秦制!”、“唉,两千年封建社会轮回!”、“希腊科学,伟大!”、“盎撒约束君权,先进!”、“大清维护了种花民族大统一!”、“1840一声炮响唤醒了麻木的老钟”这些【粗】要素组成的复读机器。

而你要是在不论是国史外史还是古史近史的任何一个方向上去“细”究,那么最终都会导致你在认知上击穿新文化历史神学塑造的共识,这才是对它们最不利的。

发布于 2024-07-20 06:30・IP 属地美国
震旦云龙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