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我就是所谓的“温和派”,即使在互联网舆论对立看似非常严重的今天,我依然认为男女对立是个伪概念,只是情绪发泄而已。
我遇到的大多数对立场景,在我看来大家只是“厌蠢”,而不是厌男或者厌女。
比如那个妇女报家庭主妇年薪一百多万,造出这玩意儿的人,是真的蠢到一定程度了。而我在厌恶这种言论的时候,厌恶的是女性吗?不是,我厌恶的是这帮子制造以及相信这种言论的蠢货们,而这些蠢货里边,不只包含部分女性,也包含部分男性。
是的,真的会有男的信这种玩意儿,但我不会因为他是男性,就不厌恶他的这种愚蠢。
女方视角也是一样,我一时想不起来太好的例子,就举个“女的就该蹲家里相夫教子”来说,信这种言论的,不只有男性,也有女性,但你们会因为她是女性就不厌恶她们的这种言论吗?
所以你看,这事儿不是拿性别划分的,是拿具体的事情和立场划分的。
这就像有时候我在好好说话,然后跳出来个人说,男的不让高铁卖卫生巾。我就很迷,我并不反对高铁卖卫生巾,而且我也相信像我一样不反对这事儿的男性很多,我们在这种事情里边,是被裹挟进去的,而并不是对立方。
“二营长,把你的意大利。。。面拿出来,给友军尝尝鲜。”
比如我举一百多万的家庭主妇的例子,不是想证明女性蠢,只是想说明有些人蠢,我举有人说女的就该相夫教子的例子,也不是想说男性蠢,也只是想说有些人蠢。
遇到蠢人,厌蠢,很正常,遇到蠢人,你厌恶这个蠢人的某个属性整体,这不正常,这玩意儿就是互联网早期地图炮的变种,只不过地图炮变成了性别炮。
我,一个北漂的河南人。
河南人的地图炮大家应该多少都有耳闻吧,直到今天,中华大地上还流传着“大豫通宝”的传说。
现在提起来是个笑话,但是搁在十几年前,我刚北漂的时候,是真的会有面试官听到我是河南人后,半开玩笑的说,河南人口碑可不咋地啊。
但是,so what?来都来了,不妨聊一会了解一下吧。聊完也就好了,我是谁,我是怎样一个人,并不是“河南人”这一个标签就能决定了的。
性别炮也一样,你看到一个言论,下意识的想找个标签,结果你沉迷性别叙事不可自拔,一眼就看到了对方的性别,于是你很激动,“开炮!”,然后呢,跟地图炮一样,一地鸡毛。
你厌恶河南人,你厌恶的是全体河南人吗?其实并不是,你厌恶的是部分作奸犯科的河南人,但你为了厌恶河南人,甚至去查了查警方的犯罪统计数据,试图证明河南犯罪率就是高,你觉得你赢了,你获取了真理,然后你出门被自己老乡给劫了,“这不是我老乡”,你想,“这肯定是来我们这打工的河南人,别看他说我们的方言,那是他来了以后学的,他祖籍肯定是河南的”。
如果你关注性别对立,你会发现“精神男人”和“精神女人”,意思是背叛了自己性别的同性,这个概念跟他妈“来我本地打工的河南人”有啥区别。
互联网发展二三十年了吧,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好几十年了吧,就这么点逻辑关系,依然整不明白。
毛选第一卷第一篇,就是在教我们分清敌我。我们尊称他为“教员”,可是教员的第一课,又有几个人真的听进去了?
地图炮,性别炮,未来可预见的性取向炮,对,LGBT们,都差不多,资本家手里的牌,就那么几张,翻来覆去的打,能拖一天是一天。
劳动最光荣。
不是他妈的男人光荣或者女人光荣,也不是他妈的河南人光荣或者北京人光荣,不是同性恋光荣或者跨性别光荣,是劳动人民最光荣。
光荣的是劳动者本身,而不是这个劳动者的籍贯,性别,性取向。
资本家一直在玩弄舆论,想污蔑劳动人民,你看看现在的影视剧和文学作品,都什么价值观,永远都在塑造捞女捞男,霸道总裁和穷且邪恶的男二,富家小姐和穷且绿茶的女二,穷这件事,他妈的被塑造成了原罪。
穷怎么了?该被指责的是懒是坏是恶,从来都不是穷。
扫大街的大爷,和坐私人飞机的许家印,谁更光荣?
不劳而获,才尼玛是原罪,从来都是。
无论你开地图炮还是性别炮还是性取向炮,都他妈是纸老虎。
性别对立,闹剧而已。
老子一个根正苗红的共产主义接班人,你让我去对立我妹?对立你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