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蒙主在一个视频中说,清朝有两大历史贡献——
一是修了贰臣传,让后人知道,做叛徒是要遗臭万年的。
二是清朝太烂了,导致中国不得不彻底革命。
我则认为,清朝主要有三大历史贡献——
一是人口,清朝末期约有5亿人口,如果不是清朝压制了土地兼并,限制了官僚地主,中国绝对不可能有这么多人口。
二是领土,清朝与其他朝代不同,主要不是羁縻政策,而是实际控制,因此,清朝实际控制的领土,超过任何朝代。
三是清朝由于是一个少数民族皇权,堵死了中国走君主立宪的道路,从而导致中国不得不彻底革命。
我与吃瓜蒙主的观点,之所以不同,并非源自立场,而主要是哲学基础不同。
我的观点,主要源自载体性,也可称为人民史观,而吃瓜蒙主的观点,主要源自主体性,其实是精英史观。
有意思的是,吃瓜蒙主又说,明朝也不行,到寿命了,李自成也不行,明显很不成熟,那么,明末清初的时候,谁行呢?
吃瓜蒙主说,不知道,但清朝肯定不行。
说实话,吃瓜蒙主还是很诚实的,没有像一些人那样硬拗。
中国为什么要强调载体性的人民史观,而不是主体性的精英史观,主要就是英雄史观,或精英史观,主要是断裂的,甚至撕裂的,联系不起来。
在其他大多数国家,历史基本是可以通过统治者的人际关系,和家族关系关联起来,但是,中国却不可能,不同朝代的统治阶级,往往没有一点关系。
宋朝的统治者,与元朝的统治者,有啥关系么?
元朝与明朝,明朝与清朝的统治者之间,又有啥关系么?
都没有。
可以说,从统治者的关系来说,外国的历史,就如几个家族的马拉松,而中国的历史,就如接力赛,参加接力赛的人,主要是随机产生的。
其实这个问题,早在汉朝,就产生了,汉朝的统治者,与秦朝的统治者,并没有直接传承关系,有人就用五行学说来解释王朝的轮替。
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淡化了宿命性的五行说,而主要强调天道。
到了唐朝,魏征又提出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所以,中国的主体性历史观,一直都是稀里糊涂,说不清道不明,以至于到了五代时期,有人甚至喊出了兵强马壮者,即为皇帝。
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中国老百姓已经对皇帝,和权贵脱敏了,真正敬重的是那个位子,而不是具体的人。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皇帝轮流做,明天到我家。
这种大逆不道的话,竟然被广泛传播,几乎人所共知。
至高无上的皇帝,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都是这种形象了,至于比皇帝低了一个层次的权贵,就更不用说了。
因此,精英史观在中国就是个笑话。
而精英史观,与英雄史观,往往是结合在一起,在西方,英雄主要源自精英阶层,而不是源自民众,但是,在中国,英雄主要是随机产生的,中国最伟大的三个王朝,开创汉朝的刘邦,开创明朝的朱元璋,都出身平民,甚至底层,只有唐朝源自贵族。
只要了解一些中国历史,就会明白,中华文明的延续,主要不是少数精英,也不是少数英雄,而主要是规模大,数量多的民众。
当今世界,汉族是世界第一大民族,人口约12亿,占中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而世界第二大民族则是印度斯坦族,人口约6亿,约占印度人口的百分之43。
由此可见,中国在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方面,优势巨大,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民族。
同样,在历史上,中国在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方面,也基本是优势巨大,五胡乱华时期,元朝和清朝时期,不能同化汉族,反而被汉族所同化。
中国的最大优势,汉族的最大优势,就是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优势巨大。
到了现在,谁动摇中国的人口数量优势,谁改变中国的人口结构优势,谁就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规模——结构——体系——生态。
就是载体性的四大根本,体系和生态,主要是质的层次,规模和结构,主要是量的层次,再好的制度,再好的体系和生态,也必须建立在足够规模,和良好结构的基础上。
中华文明能够延续五千年,几次陷入低谷都能复兴,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规模和结构优势。
看看现在的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强权,人口规模约3.5亿,还不错,但白人的比重却越来越低,据说现在18岁以下,已经低于其他种族了。
白人成了少数族群的美国,还是美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