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个领域没形成完整的产业,各个部分都不健全。国内这么大的面积、这么多的人口,堪比整个欧洲市场,联赛的生态来来回回就这么一点点队伍……别说中超中甲成问题,半职业和业余队伍运营更加成问题;硬件不说了,场地设施、安全安保啥的老生常谈没意思,连池塘都没挖好,每个环节就开始吃拿卡要,养得起鱼才是有鬼。
而软件方面,比如教练、经纪人、营养师、理疗师、心理咨询师等配套人才,严重滞后到了肉眼可见的程度。三十多年走过来,底层生态好不好根本没人重视,到了现在这个局面,实在是不抓青训不行了,才开始一点一点进行点滴改良,问题是系统性纠错哪有这么容易。
举个栗子,如果一早就如山东前任主帅桑特拉奇所说(应该是十年前或者更早),规划各级区域联赛,然后职业联赛也进行南北中西分区,按阶段打季后赛,循序渐进地进行试错,庞大的业余、半职业联赛生态就会承接职业联赛,各方面软硬件配套一点一点同步成长,通过十年或者十五年的良性发展,是可以见到初步成果的。
首先是球迷群体固定,然后高中低三档消费能力通过10-15年的培育,也摸清楚了。我还是那句话,中超中甲球队的训练开放,5元一张票不可能没人看。中乙往下的球队如果植根于当地,无论职业还是业余联赛,5元一张票也不可能没人看。
关键在于,如果球员真的是素质好、够阳光、又是从隔壁邻舍走出来的,怎么可能没人去看呢?
其次是俱乐部自造血的能力。看看日本一家俱乐部居然几百上千个中小企业赞助商就知道,别人是“为有源头活水来”,不管活水是大是小,来就是了。你予我一分,我报你三分,是正常逻辑。而国内的这些个机构、俱乐部,一直都是大的捞不来,小的看不上。还美其名曰“你不会做市场”。
这话可不是我编的。2005年的电竞俱乐部和职业足球俱乐部,有人当我面这么说,2018年还是电竞俱乐部和职业足球俱乐部,照样有人当我面这么说。
合着就TM你会做市场呗。合作还没谈成呢,上来先要“人事”,最少也是5条华子,气得当时巴蜀前五的某民企老总直接面骂“这钱我拿去做慈善都不给你,还要看着你俱乐部怎么死”。
关键在于,从业人员的素质如果真的足够高,怎么可能做成这样呢?
再次是国内的营商环境。为什么这个放到最后说,恰恰就是因为大环境不是个体能改变的。为什么国内好多职业球员都跑到外面去弄青训,或者把自己的孩子弄到外面去接受青训,原因大家心照即可。
而关键在于,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来源于教育。
最后放一张图。

各位看官,现在你们应该知道为什么足球的“教学”比“训练”更重要了吧?
BTW
本周二,我娃所在班级打完了她们人生当中第一次足球赛。
小组第一场:
第一节,男1队 vs A班男1队,0:1告负。
第二节,女队 vs A班女队,1:0。
第三节,男2队 vs A班男2队,0:0。
小组第二场我娃班级轮空:
第一节,B班男1队 vs A班男1队,2:0。
第二节,B班女队 vs A班女队,0:0。
第三节,B班男2队 vs A班男2队,0:0。
小组第三场:
第一节,男1队对B班男1队,1:0。
第二节,女队对B班女队,0:2。
第三节,男2队 vs B班男2队,1:0。
然后按照学校赛制,先算三节比赛结束后的总比分,而不是三节之间的胜负关系。我娃所在班级两平(1:1和2:2),B班一胜一平,于是B班小组出线。
我娃所在班级的队员当中,女队和男队各有一名带有先天缺陷的队员,A班和B班的孩子们各个正常。大家都是零基础起步,我班里女队那名有先天缺陷的小队员,两节比赛贡献10次扑救(成功抱住球)。
我很感谢我的恩师张然指导、高佳指导对我的教导,让我有勇气去指导这批孩子。有空回到帝都,必须给他们两人磕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