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同意足球的职业联赛是为了赚钱的看法,事实上大量职业俱乐部无法自给自足是非常正常的情况,除了那些市场价值极大的联赛,大部分联赛的小俱乐部其实都是赔钱的(大俱乐部赔的更多,每年净利润负几亿的比比皆是)。
我立论的依据在于对美式体育产业相反的一种体育模式的考察,也就是法国式的公益体育产业。以下部分内容参考了Micheal Correia的《大众足球史》一书:
与英国足球联赛自诞生时就吸引了各种工厂企业打广告进行商业运营不同,法国职业联赛的开始是一项公益事业。首先,法国职业联赛的建立就是一项国家行为,1932年开始的国家联赛强行要求每家注册的俱乐部必须雇佣8名职业球员,这使得大量地区根本无力组织多家俱乐部,导致每一个城市大多只有一家职业俱乐部,这也造成了现在法国足球俱乐部地域分部的格局。
这种政治操纵下的联赛从一开始就将盈利放在了次要方面,其社会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以巴黎圣日耳曼为例,巴黎足球俱乐部(Paris FC)的建立仅仅是因为巴黎地区的议员们认为首都长期没有一家顶级的足球俱乐部,于是要求重新组建一支球队,但这支球队在建立之初没有球员,于是就将郊区的圣日耳曼昂莱的职业俱乐部合并,也就是巴黎圣日耳曼俱乐部——在这家俱乐部获得法甲联赛冠军时,巴黎市长又认为这家俱乐部的构成不够“纯洁”,于是将两家俱乐部拆开,并且将所有职业球员留在巴黎足球俱乐部,而给圣日耳曼俱乐部的只有业余球员。这种政府下手参与球队管理的行为不说绝无仅有,也算是令人大开眼界了。由此,还诞生了王子公园球场的租赁问题,因为这个球场在建立之初是为了巴黎地区的顶级球队准备的,而巴黎FC自独立之后就一直没有升上法甲,同时圣日耳曼在经过两个赛季后就一直呆在法甲,并且获得了王子公园的使用权。但是,假如有一天,巴黎圣日耳曼降级,而巴黎FC升级,巴黎市政府仍然有权利将王子公园转租给巴黎FC。但是如今的巴黎圣日耳曼根本不是一家正常的俱乐部,而是法国与卡塔尔政府进行利益交换的产物。所以卡塔尔财团一直在为了王子公园的所有权跟巴黎市政府交涉,巴黎市政府表示这是公立设施,你没有权利改建,只能(而且必须)修缮。修后的球场仍然是市政设施。
而除了这种“体育搭台,政治唱戏”的官方俱乐部之外,大量工人或学生组成的俱乐部自一开始就具有社会公益性质:比如欧塞尔青年体育会(AJ Auxerre)一开始就是由当地的神父德尚组织的一些在本教区的青年进行体育活动的组织,通过体育运动进行社会教育,也是那个年代的一种共识。因此,直至今日,法国从低级别俱乐部开始就大量吸收儿童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儿童参与足球运动,这至少可以让他们在课余有事可做,而不是去犯罪。这些低级别俱乐部几乎已经成了社会福利机构,很多只能依靠补贴进行青训——毕竟在青训成才之前,你没有办法盈利。
自1968年开始,法国足坛发起了一场“将足球还给球员”的活动,法国职业球员工会开始建立一系列保护职业球员的措施,包括为退役及伤病球员寻求就业机会,对青年球员的教育给予保障和引导,推进职业俱乐部对运动员的保护等等。所以直到现在,法甲联赛的各种颁奖都是法国职业球员工会组织而不是法国足协组织的。
以上的所有活动,都是依靠“输血”实现的,不是依靠公司,就是依靠政府,而俱乐部一旦无法持续运营,不管是多么老牌的球队,该解散的解散,该降级的降级。这样,为了实现在有限条件内持续运营,法国的大部分俱乐部都是以青训作为俱乐部运营的首要工作,毕竟卖一个小妖获得的资金可能就足够俱乐部运营一年了。即便如此,有更多的职业和非职业的俱乐部还是可以存活下来,比如姆巴佩他老爹工作的AS Bondy,或者常年在法丙当老大的巴黎红星。这样的好处是,因为俱乐部不赚钱,所以没有什么油水可捞,投机较少;因为青训发达,所以不但培养本土球员,也有大量周边国家的球员来法国青训,并且向外输出球员(与人们的刻板印象不同,现在很多非洲国家队成员都是靠法国反哺了);因为人才大量涌现,所以法国联赛虽没有好的欧战成绩,但法国队从来不缺少球星。
所以,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中国足球,而不是为了赚钱,那么依靠输血进行发展就是必要的;而资本雄厚,赔的起,这是老牌发达国家的先发优势,想弯道超车是超不了的。如果你仅仅是为了赚钱,那就吹出点泡沫来,大家分一分钱,分完之后啥都不剩也是自然。总之,和很多东西一样,足球也有它的发展内在逻辑,既要又要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