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部分学者希望这本书是真的,而另一部分学者没有逻辑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只会因循前人的说辞人云亦云。
说一句不好听的,国内的文科生和从事人文类专业的人,没有脑子,没有逻辑,没有道德,不会思考。你每年搜搜知网上有多少奇谈怪论的文科类学术垃圾,就知道我们国家历史类的学者平均素质有多低下了。所以在这个圈子里,如果你拥有了知识、逻辑、道德,和敢于挑战陈词滥调的勇气,那你就会做出不一样的成果。
这里推荐一下齐秋的打假。
有什么文物史料被人打假证明是伪造的? - <em>齐秋</em>的回答 - 知乎
这其中又以逻辑和道德最为重要。
至于为什么学者希望《靖康稗史》是真的,我建议你先搜索下“茂德帝姬谷道破裂”这个词条。所谓“谷道破裂”,其实就是肛裂的意思。这个剧情不存在于正经史书比如《宋史》、《三朝北盟会编》,《建炎系年要录》等宋方记载文献中,也不存在于《大金吊伐录》、《大金国志》等以金为主视角的记载中,宋金笔记里也没有提及,各种甚至宋史学界的圭臬《靖康稗史》,和以及早就被认为是假托辛弃疾的伪书《窃愤录》等书中都没有提及,纯粹是现在猥琐男造古代女人的黄谣。
然而,我敢说,只要你现在发一个“靖康时到底有多惨?”不一会儿就会有好几个号,兴致冲冲地跟你科普“茂德帝姬谷道破裂”。



问就是“书上记载”,你要真的质疑哪本书这么写了。这几个号要么视而不见,要么立刻下跪求饶,表示“我也不知道啊,网上看来的,你这么认真干什么?”就跟缅北诈骗一样,主打一个身段灵活,能骗一个是一个,骗不到你,也不跟你硬刚浪费时间。

甚至还有女人跟着一起给古代女人造黄谣的,没有脑子。

其实用脑子想象也知道,以古代文献的尺度,除非黄色小说,不然根本不可能会有“谷道破裂”这种剧情。而黄色小说不可能是有史料价值的正经文献。那为什么这些人要兴致勃勃的造古代女人的黄谣,并到处传播,而且男的女的,听到这种这种黄谣都爱听都爱信,并继续传播呢?
这就是因为大部分人,没有脑子,没有逻辑,也没有道德。不独网友如此,所谓学者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
另一个,为宋史学者深信不疑,然而其实出自早就被鉴定为是小说书的《大宋宣和遗事》的情节,是韦太后为金人生子的剧情。

其实《大宋宣和遗事》是小说这件事基本上是学术界公认的,研究它的也有不少是把它和《水浒传》做比较研究。说明当独立看待《大宋宣和遗事》的时候,学者是能够明白这是一本小说,里面的情节是虚构情节。

而,被崔文印鉴定为史料价值很高,并在之后被宋史学者奉为圭臬的《靖康稗史》中对于韦太后在古代的黄谣是这么评价的:粘罕造黄谣,没人会看上五旬老妇女。

换句话说,如果你信《靖康稗史》为真,那韦太后给金人生子的情节是粘罕在造黄谣污蔑韦太后。
如果你信《大宋宣和遗事》的剧情为真,韦太后真为金人生子,那必然《靖康稗史》中有些记载和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不可能三角:
1)拥有逻辑和道德
2)相信《靖康稗史》记载为真
3)相信《大宋宣和遗事》记载为真
然而,绝大部分宋史学者就是做到了,把《靖康稗史》里每一处记载都当成真的,偏偏对《稗史》说韦太后生子是粘罕造黄谣视而不见;在脱离历史研究搞文学研究的时候,知道《大宋宣和遗事》是小说书,但是到了韦太后的剧情,又把《宣和遗事》小说虚构当真。
要同时相信明显有矛盾的《靖康稗史》和《大宋宣和遗事》,那就只能抛弃逻辑和道德。明明知道是小说书的虚构剧情,还要去相信,并且当作学术定论传播,这是没有学术道德。明明觉得这两本书的内容互斥,却做不明白研究,这是没有逻辑。
《靖康稗史》这本伪书拖到现在才被打假,就是因为宋史学界里没有逻辑和道德的学者太多了,而且成为了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