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物》杂志的一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火爆全网,引起全社会对外卖从业人员工作风险和工作环境的关注。4年过去了,不知道现在外卖骑手的境遇有没有得到改善,不过近些年频繁爆出的高校教师的新闻案件,从复旦教师杀人、中山医博后集体患癌、到31岁的高校教师自杀,再到最近南京林业大学的海归副教授服药寻短见,这一桩桩,让外人眼里光鲜体面的大学教师这个职业的心酸和苦楚逐渐暴露在世人面前。可以说,高校教师也和包括外卖骑手在内的诸多行业一样,困在了一个版本差不多的系统里。
四年前的还是博士在读的我,对高校教师的工作有着朦胧的向往和憧憬,如今翻读这篇新闻报道,结合自己的工作现状,不免对外卖骑手的境遇感同身受。
金壮壮做过三年的美团配送站站长,他清晰地记得,2016年到2019年间,他曾三次收到美团平台加速的通知:2016年,3公里送餐距离的最长时限是1小时,2017年,变成了45分钟,2018年,又缩短了7分钟,定格在38分钟——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全行业外卖订单单均配送时长比3年前减少了10分钟。
曾记得刚入大学时,第一次听到我们一个老师说SCI的概念,他的语气里充满了向往和期待,说到,如果发SCI,不仅能到学校学院的嘉奖,还可能得到破格的职称晋级。那是10多年前,全国前十的985高校的科研考核标准。如今,SCI早已是博士毕业的基本条件,已没有哪个老师觉得发sci是件了不起的事。不仅论文考核要求水涨船高,基金、经费、奖项这些考核标准也基本一年一台阶,像极了被配送算法压到极致的外卖骑手。
在系统的设置中,配送时间是最重要的指标,而超时是不被允许的,一旦发生,便意味着差评、收入降低,甚至被淘汰。外卖骑手聚集的百度贴吧中,有骑手写道,送外卖就是与死神赛跑,和交警较劲,和红灯做朋友。
同样的,高校教师在考核期内如果不能完成考核要求,也面临着降级、退还经费待遇,甚至解聘、失业的风险。一样在和时间赛跑。
超速、闯红灯、逆行……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孙萍看来,这些外卖骑手挑战交通规则的举动是一种逆算法,是骑手们长期在系统算法的控制与规训之下做出的不得已的劳动实践,而这种逆算法的直接后果则是——外卖员遭遇交通事故的数量急剧上升。
有些高校教师也会通过逆算法去挑战现有的评价系统,譬如编造数据、成果造假、“图片误用”等。虽然学术不端是大部分科研人员所不齿的,但是往往极致的压榨都能把人性中阴暗的一面给压出来。外卖骑手可以为了保住饭碗冒着生命去挑战交通规则,那么科研人员中也会有人为了自己的职业行不端之事,同样的人性不会因为学历和职业不同而变得高尚。
这是一个什么一个系统?
和外卖骑手所困的系统的相似之处:
1.高压工作环境
青年教师:
- 科研压力:青年教师需要不断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以确保学术地位和职业发展。这通常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工作。
- 教学压力:同时,他们还需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准备课程、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 行政工作:除了科研和教学,他们还需完成各种行政工作,如参与学校管理、组织学术活动等,进一步增加了工作负担。
外卖骑手:
- 时间压力:外卖骑手面临系统不断缩短的配送时间要求,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配送任务,否则会被罚款或受到差评。
- 高期望:客户期望快速送达,服务质量要求高,骑手们需要在高压下满足这些要求,导致工作紧张。
2.绩效考核
青年教师:
- 科研成果:教师的绩效评估主要基于科研成果,特别是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影响职称评定和职业发展。
- 教学质量:教学评估也是重要考核标准,包括学生评教、课堂表现等,这些都直接影响教师的绩效评估。
外卖骑手:
- 送餐时间:骑手的绩效考核主要基于送餐时间,配送速度直接影响他们的收入和评级。
- 客户评价:客户的评价也是关键指标,差评可能导致收入减少,甚至影响工作稳定性。
3缺乏自主权
青年教师:
- 科研方向:科研项目和方向常常由学校或资助机构设定,教师在选择研究课题时的自主权有限。
- 课程安排:教学任务和课程安排通常由系里决定,教师在教学内容和节奏上缺乏自主权。
外卖骑手:
- 配送路径:系统自动分配订单和规划配送路径,骑手只能按照系统指示完成任务。
- 工作时间:骑手的工作时间和任务量往往由平台控制,缺乏对工作安排的自主权。
当然,相比外卖骑手风雨兼程,甚至有着生命危险,高校教师在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方面确实要好得多,在社会上获得的认可度也高得多。但是在产出上,外卖骑手为用户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多元的用餐选择,而很多青年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重复的教授一些过时知识,以及发表一些没有太大理论和实用价值的学术论文,其社会效用可能还不如外卖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