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

南京林业大学博士因“非升即走”压力以及退还安家费等因素自杀,对高校教师有何影响?

非全日制研究生网
9个点赞 👍

“非升即走”副作用的后果!

近年来,“非升即走”的政策普遍被国内高校引进教师所采用,总的来看,好的成效应该占主流,不良后果也时有报道,其中,个别极端事件,例如自杀甚至他杀(复旦大学杀了学院书记)式的悲剧值得学校领导层反思“非升即走”的副作用及其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应该说,“非升即走”并非国人的发明,也是“进口货”。在国外高校,“非升即走”几乎是普遍的、最常规的做法。制定“非升即走”政策的初心就是不能保证每个应聘者都能够顺利第成为“终生教职”候选人,其中必然有一部分、甚至绝大部分应聘者最终都没有成为“终生教职”的候选人。

好多年前,香港科技大学的财会系创系系主任(名字记不得了)有一篇文章,专门讲“何谓世界一流大学”及其判断标准。文中,他以芝加哥大学经济系为例说明了当时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实行“非升即走”的做法及其代价:留校了 40 名博士后作为“非升即走”的应聘者,所提供的薪酬(年薪20万美元左右)和科研条件也非常可观。5 年后考核,只有其中 4 名应聘者最终幸运地成为“终生教职”的候选人。其余36名应聘者一律卷铺盖走人(文章介绍说是到美国三流大学任教去了)。为何只留下了其中 4 人呢?因为统计表明:在过去的5年中,这 4人对学科学术贡献的总量占到了 40人贡献总量的 90%!所以,芝加哥大学经济系5年内花费了总计 5000万美元的代价,最后仅仅只遴选了 4 名“终生教职”的候选人。如此高昂的代价,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人才的遴选、引进和评价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又如何自我评价 5000万美元的代价呢?他们认为:这是人才遴选、引进和评价所必须付出的成本,况且,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应该有责任为美国其他大学培养“终生教职”的候选人提供帮助,也是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当时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是世界经济学的顶尖学府,多名教授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义务所在!

我说这个例子值得国内非985、211院校及其非双一流学科借鉴或参考:自己没有本钱去做人才的遴选、引进这件及其复杂的事情,就不要硬性照搬“非升即走”的政策,只需要专门捡漏即可,把国内985或双一流、或A+学科分流出来的应聘者。择优录用即可,省去了好多麻烦,也降低了成本!

双非学校搞“非升即走”,很难招到理想的应聘者,加上缺乏能力管理风险、又没有实力去支付成本,何苦而为呢?

编辑于 2024-05-14 12:16・IP 属地湖北
xyj2230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