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升即走这个制度就是学术缅北成立的开端。我也问过很多学生、青年教师和实验室的大老板,他们对非升即走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首先,从我自己的视角来看,非升即走结合考核不过退安家费补贴再加上大老板的学术霸凌是造成很多青年教师绷不住的原因。从博后开始,只要抱不上比较大派系的大腿,很容易落下一个白干多年,数据文章留下给别人做嫁衣,自己退钱付费打工的下场。
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说,大部分比较讨厌非升即走。一方面,对于一个博后和青年教师来说,来到学校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平台搭建,但青年教师是没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名额的。机灵点的青年教师盯上了本科生,忽悠他们参加竞赛来拉上贼船,有部分青年教师就不得不找pi们借一个名额,而这个名额大概率不是白给的,可能是当场爆金币,也可能今后要被搜刮文章,也可能要被当枪使干一些大部分人都不干的活。被调剂到青年教师的第一批学生往往是搭建平台的牺牲品,各种繁重的工作都要学生完成,当实验室能稳定产出数据后,自己读书的黄金期间也被耽误了。运气好的学生可以拿双证走人,运气好的就会像清华某张姓导师那样,说一句我们不match把学生优化掉或者是自生自灭(学生自己做出点东西其实大概率也会被抢走的)。
另一方面,考核的压力很多也要落到学生身上。我们这边博后大部分还是要去实验室干活的。但基本没有教师会去实验室做实验,实验、报账、实验室管理和设备维护、文献(学生每周汇报新的就当做文献阅读,导师自己也基本不会看的)、本科课程的PPT、实验课都可以给学生代劳。所以作为学生也是苦不堪言,自己的实验任务基本就是9117只放年假,还要被额外搞这也多事情。
我带着学生的抱怨和一些青年教师聊过这个问题。青年教师也是非常委屈。他们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一个考核期任务就是一篇子刊或者1篇top,普通的一区二区一篇是不够的,还要有国家级项目和若干的教育教学工分(还要帮老教授上一部分课、帮老教师完成一部分论文任务)。而且考核的生杀大权掌握在老教师身上,考核不过的后果比较严重,退安家费退补贴是家常便饭,结合日常生活的开销来看,基本上可以认为付费打工了。所以青年教师对学生往往会出现竭泽而渔式的压榨的极端,而且他们的手段也是相当的高明。毕竟他们所面对的环境比老一辈人年轻时候面临的环境恶劣的多。
我导师对非升即走的看法是青年教师的抗压能力和水平不行,也不够努力。用着更好的仪器和资源,有着更好的平台却抱怨这抱怨那。我导师是极度支持教授治校和导师对学生终身负责(搜刮)制度的,她认为教授的权力太小了,高校内的制度应该由她们制定,而且很多学生和青年教师毕业、退学、出站、退站或者考核不过后就和导师老死不相往来,让她非常愤怒。她认为硕士以上学历的学生就业必须要有导师推荐,单位招录学生的时候应该征求导师同意才可以签合同等等。
虽然我觉得我导师很离谱,但有的人看乐子,有的人照镜子。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的搜刮压榨,学术霸凌何尝不是压到青年教师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