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东柏林旧书摊翻到1989年的《中央经济计划手册》时,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的指标数据突然活了过来。作为历史爱好者,这个问题总让我想起莫斯科地铁站里卖伏特加的老兵——他胸前别着两枚勋章,一枚是苏联劳动红旗勋章,另一枚是麦当劳25年服务奖章。
一、管理悖论
1973年石油危机期间,匈牙利经济研究所的档案里有这样一组数据:某汽车厂为完成"钢铁用量"指标,竟把车门厚度增加三倍。当莫斯科的部长们用红蓝铅笔在五年计划上勾画时,远在乌拉尔山脉的车间主任正在为"完成镀锌螺钉产量"而把合格品回炉重造。
这就是计划经济下一个常见的情景——甚至说只要还实行计划经济,实行这样一种权力高度集中的管理系统,类似的问题就一定存在。就像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经典笑话总结的:"我们假装工作,他们假装付钱"
二、市场基因由人性驱动
1992年我在深圳罗湖口岸看到的场景极具隐喻:香港商人的电子表在透明塑料袋里哗哗作响,而内地采购员的麻袋装满现金。
当工人们发现自己超额生产的牛仔裤能直接换取外汇券时,车间机器破天荒地开始三班倒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