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我们讲过多次了,项羽虽属于项氏家族,但他既不属于大宗项梁(项梁死后他儿子是项襄,后被赐为刘襄,你懂的他是刘邦集团的重要一员,封侯)也不属于小宗项伯,他的地位很低,一直是作为项梁的杀手(打手)保镖而存在的,所以他对项梁没有什么亲情。
至于项羽与章、司马、董这三秦将,他们反而是投诚后的战友部属关系,巨鹿之战,至所以至今让人看不懂,是因为太史公这个老文化精英说了谎(全部推给了霸王的“无双勇力”),当时的秦帝国的军事力量分成了两大部,一部是以章、司马、董这三秦将为主的拥护军功爵制主战部队,这支部队在历史上一直是被定义为“囚徒武装”,但真实的情况是,这些人都是在当时秦地服劳役的秦+原六国民众,有很多还是军户出身(记住在秦帝国服劳役,不仅可以免除家族的赋税,还可以免费吃食并会给一定的家庭补助的)所以并非现在所想的“像奴隶一样在服苦役”,有点像新中国“义务劳动”“比如当年三线建设征集动员”“知Q下乡统一劳动出工分”的降级版,是有收益的国家分配劳动,是秦帝国总动员能力的直接体现。
这就是为什么的陈胜吴广鼓动“造反”后,秦帝国直接武装了这支“正在总动员的”大军,如果这些人真的与秦帝国苦大仇深,那他们必定会反戈一击(至少也会毫无战力的战场溃散或是逃跑,就像当年武王伐商时的牧野之战,商王寿把刚刚东夷俘获过来的俘虏兵武装上战场镇压周武王姬发的反叛,结果这些人溃散的溃散,倒戈的倒戈,呵呵)。
但秦帝国这场镇压反叛的真相是反了之来,他们反而十分干净利落地收拾了陈吴之乱(精英称为第一次农民起义),因为秦的中央集权下的军功爵制,让这些动员出来的大军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原六国贵族的接近于私兵家奴整合出来的武装明显具有发散性,打起硬仗来狼不上狗上,根本不是这支专业性很强的秦帝国大军的对手。
但是秦帝国在这次镇压陈吴之乱的过程中,由于调出了这支强大的秦军而导致关中空虚,秦二世胡因为没有足够的威望,所以被秦原六国贵族拥护小宗复辟成功,并派出一支王离与涉间率领的支持秦旧贵族的军队,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来抢夺镇压诸国之乱的胜利果实,同时(也是监视)三秦将所统辖的这支仍然效忠秦皇帝的军队,这就是为什么攻下邯郸后,围巨鹿的变成了王离,涉间部的真正原因,这两支互看不顺眼的秦帝国军事武装,竟然同时出现在了绝对优势的赵国战场。
就在这个当口上,发生了有名的巨鹿之战,于是本应保护粮道的三秦将章、司马、董,出工不出力,你王、涉两人代表着秦旧贵族分封制的利益集团来抢我们的军功还要监视我,我们就索性断你粮道,这叫趁你病要你命。呵呵!这就是为什么英布仅有两万人就把秦军的粮道给断了的直接原因。
于是所谓的破釜沉舟就是,项羽在战争过程中敏锐地发现了秦帝国的两支大军并非铁板一块,所以要求在粮尽之前击败对手(项当时他应该不知道这里面的真正原因,但是直觉告诉他,这两支秦帝国武装互不隶属,互不对付,所以速度要快,要个个击破),因为王离与涉间是直接断粮了,项他以代上将的名义以少胜多,正当其时。
战争的结果是,人数占绝对优势却断粮军心不稳的这支秦旧贵族的军事力量(王离部)被吃饱喝足的5万步骑混编的项羽部队当场击溃,六国武装亲眼目睹了这场大战,而后章、司马、董这三秦将就在王离部被杀败俘虏后不久,经过互商就投诚了项羽,后来已知底细与原因的项羽就把被俘获的王离部的秦军全部斩杀,帮三秦将出了口恶气,霸王就此迎得了拥护秦军功爵制的军事力量(当时的)全力拥戴,项向他们承诺杀回关中,斩杀子婴,确保这些秦新兴军人集团的核心利益。
这就是为什么刘邦要放过子婴(还军灞上)因为这是刘邦与秦旧贵族的苟合,而项必须杀掉子婴的真正原因。
所以后面项羽之所以可以反客为主,戏下分封成为执天下牛耳于一时的霸王,主要就是项他吸收了这支当时最强大的拥护秦帝国自赢政首创的中央集权制+郡县制+军功爵制的武装力量。所以这三人被封王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只不过他们当时的主力精锐被项抽调去征服天下了,呵呵。
你们既然几次三番地问了,那我们就讲给你们----听。这才是历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