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回答

项羽为什么不杀章邯不给叔父报仇,还给他当雍王?

通元
13个点赞 👍

殷墟受降是形势所迫,可以理解。

但是后来在新安坑杀秦降兵却又放过章邯,还把章邯立为三秦王,这就是项籍对项梁的忘恩负义。

至于后来为什么项籍还封章邯为三秦王,根本原因还是在熊心身上。

······

刘邦于十月份攻破咸阳灭秦,但是项籍和诸侯联军不知道这回事。

到了十一月份,项籍与诸侯联军向西攻城掠地至新安时,项籍感觉速度太慢了,影响他抢先入关的机会(此时项籍不知刘邦已破咸阳),于是坑杀了这批拖累行军速度的秦降兵。

坑杀秦降兵却又留下章邯三人,就是项籍在做两手准备。

如果项籍能抢先入关灭秦获得封王建国的资格,在关中建立项氏秦国,就把章邯推出去当替罪羊杀了,顺带为叔父项梁报仇。

如果项籍后入关,那就另做打算。

结果在新安坑杀之后,项籍西进至函谷关前时,得知刘邦已破咸阳灭秦,顿时怒火冲天。

于是项籍改变策略,以抢夺瓜分关中财物为条件,引诸侯联军强行入关,迫使刘邦服软并让出关中(鸿门宴事件),然后就是项籍与诸侯联军屠掠关中财物共分之。

通过鸿门宴事件,原本属于刘邦的关中就到了项籍的手里。

然后项籍就拿着秦降王的脑袋向楚王熊心请封王,封自己为关中王。

如果有熊心封王的名分,再加上把章邯推出去当替罪羊杀了,项籍就可以在关中建立项氏秦国。

一切的步骤都按照项籍的计划进行,结果在临门一脚的时候,被拒绝了。

也就是熊心坚持“如约”拒绝了项籍的请封王。

煮熟的鸭子就这么飞了,所以项籍非常愤怒。

于是项籍再度改变策略,既然你熊心不给我封王,那我就自己给自己封王。

但是项籍当时的实力只有巨鹿之战的军功声望和裹挟的几万楚兵,无法直接自立为王,于是项籍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拉拢诸将一起自立为王。

即项籍以“大家应当一起去抢夺瓜分熊心的地盘用来封王建国”为诱惑,立刻得到了联军将领的支持。

于是在被熊心拒绝封王之后,项籍在关中勾结列国将领集体造反、共叛六国故主、一起自立为王。

而项籍作为叛军盟主、反贼头目,需要带头东返进攻熊心集团,抢夺熊心的楚地。

既然项籍东返,那么关中之地就空出来了。

但是好不容易让刘邦服软让出关中,不可能再把关中还给刘邦,而且项籍自身的力量要全部东返进攻熊心集团,无暇顾及关中之地,只能把关中交给别人?

那么交给谁呢?

章邯等人。

于是项籍为了个人野心对项梁忘恩负义,不仅放过了章邯,还封章邯为王。

但是项籍也不想把整个关中之地都给章邯,于是把关中一分为三,分别给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

于是汉王刘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四国并立,互相监视牵制。

然后项籍亲自东返去进攻熊心集团。

······

小结:

从刘邦手里抢夺关中之后,项籍想给自己留的,结果熊心拒绝封项籍为王,等于说煮熟的鸭子飞了,于是项籍只能改变策略,举兵造反去抢熊心的楚地,把关中之地分给了章邯三人。

换句话说,就是项籍没有给叔父项梁报仇,当了白眼狼,还给章邯三人做了嫁衣。

这或许就是后来项籍毁约追杀熊心追了两千里的原因之一。

但是这能怪熊心吗?

熊心也只是坚持事先说好的约定,是在守约守信。

当然了,坚持“如约”的代价就是最后兵败身死国灭。

只能说造化弄人。

解释一下熊心坚持“如约”的原因。

一是守信守约,本来就是事先说好的约定。

二是熊心身在彭城,不在关中,对前方的实际局势感受不深,了解不够多,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三是熊心的政治军事能力不如刘邦项籍二人,如果换刘邦来,大概率会同意封项籍为王,还能制造关中王项籍和巴蜀王刘邦的矛盾。

············

末尾,照常自荐关于分封天下是集体造反的文章。

发布于 2024-05-07 10:14・IP 属地江西
熊小心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