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 年,美国布朗森小学爆发了急性胃肠炎;到了 1972 年,在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这次事件中儿童的粪便样本时,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病毒。
当时这种病毒被命名为「诺沃克病毒(Norwalk virus)」,来自其被发现的地点——美国俄亥俄州诺沃克市(Norwalk),后更名为诺如病毒(Norovirus)。

(冷知识补充:Norovirus 这个名字引起了一些人群的反对,比如说在日本姓 Noro(野吕)的人……)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作为一种高致病、传染性极强的肠道病毒,可引起急性胃肠炎,是全球急性胃肠炎的散发病例和暴发疫情的主要致病原。

而近几年在国内,诺如病毒也在各地学校时有出现;比如 2020 年广东梅州市一学校,出现一起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发病 391 例;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小学,100 名小学生感染诺如病毒等等。
所以,为啥诺如病毒常在学校高发?

诺如病毒感染多在集体机构,以暴发形式出现;像学校、医院、军队、幼儿园、养老院、体育场、餐馆和旅游区等,都是诺如病毒的高发地区。
该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但不是真的吃……人们通过摄入被污染的食物、饮用水,甚至接触到感染者喷吐出的气溶胶颗粒,都可能提升感染风险。

该病毒只需很低的剂量(≥18 个病毒颗粒)就能感染人,所以在人群聚集的地方,诺如病毒容易快速传播。
所以,像一些还没有养成饭前便后自主洗手习惯的小朋友,就更容易中招。
而特定的饮食习惯,也可能提高感染诺如病毒的风险,比如吃受污染的贝类。
当贝类被一些不干净的水源污染,诺如病毒就可能在它们当中累积。

如果人们没有完全煮熟这些贝类,甚至直接生(腌)吃,就可能感染诺如病毒。
一般人感染后,最主要的症状是腹泻(多为成人),其次是呕吐(多为儿童)。像腹痛、发热、头痛、寒战、肌肉酸痛等,也是常见的症状。
不过有些朋友,不干净的东西也没少吃,为啥没有感染诺如病毒,难道是「天选之人」?

有些人也接触了传染源,但没有感染诺如病毒,答案可能在 ta 的基因里。

微基因「诺如病毒」的风险等级,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而各位「天选之人」之所以「感染风险较低」,和 FUT2 基因有关。
这就要提到诺如病毒的感染机制了:FUT2 是一种岩藻糖基转移酶,可将岩藻糖转移到胃肠细胞或唾液腺中 ABO 前体的末端,产生 ABH 抗原——被认为是人类诺如病毒的受体。
编码 FUT2 酶的基因如果发生变异(比如 G428A、C571T),其纯合子携带者被称为「非分泌者」,因其不会产生 ABH 抗原,对诺如病毒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目前已有的研究发现,约有 20% 的白种人是非分泌者,可免疫诺如病毒的感染。
而 FUT2 基因,同时会影响母乳低聚糖的分泌:微基因「诺如病毒」报告中显示为「感染风险较低」的女性,「母乳低聚糖分泌能力」报告通常会显示为「非分泌型」,算是一个奇特的巧合。

当然,「母乳低聚糖分泌能力」这个报告,各位男同胞看不了,但仍然可以查看自己的「诺如病毒」报告,了解感染风险。

目前的研究发现,诺如病毒抗体对人类的保护作用一般——人们即使能形成短期免疫,也只对同种毒株有效;而诺如病毒变异很快,所以疫苗等方式预防效果不大。
虽然每个人的感染抗性各有不同,但注意卫生、避免聚集,很大程度也能预防感染:

一般成年人感染了诺如病毒,也不必过于紧张;因为诺如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目前无特效药物,多数患者发病后无需治疗,休息 2-3 天即可康复。
但婴儿、儿童、老年人以及有免疫缺陷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因抵抗力较弱,感染后极易出现脱水和全身系统性功能紊乱而危及生命,家中有老人小朋友的话,还是需要注意一下。

如果家中有老人、小朋友感染而且出现腹泻,应补充糖盐水或口服补液盐,帮助患者平衡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需要注意的是,呕吐或腹泻症状严重时应及时就医,不应自行乱服用抗生素。

不过呢,诺如病毒相关的报道每年都有,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新病毒。
大家留意个人卫生、做好防护,也不必过于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