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锚定土地?什么时候的事?!
人民币锚定美元是93年的事,进入世贸之后,大量外资涌入,带动基础货币投放大幅增加。
而房地产、股市做为资本的蓄水池也大幅发展,来吸收增发的货币。产业发展需要扩张的资金,于是背靠房地产创造货币的传统商业银行极速扩张,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商业银行也成为世界商业银行的前列。中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四家商业银行。
所以,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汇改后,就是有两个锚定物的—外汇和房地产。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货币供应规模总体不足,人均M2大致在发达国家人均M2的一半水平,这导致中国国内市场对商品服务的购买力不足,商品价格基本上是国外的一半水平,严重抑制了国内市场对于工业的支撑作用。
而且这个M2中间,商业银行以货币乘数方式间接发行的货币是大头,基础货币发行规模偏低。这也意味着整个产业体系中支付的利息过高,金融对于产业体系的盘剥过重。
所以增加锚定财政发行的国债是通行的国际做法,本质上跟明朝初年发行大明宝钞一样。
这样做的结果应该是整个经济的货币供应能很快充足,国家整体借发行货币收一道铸币税,而且规模还不小。这等于是在现代条件下重新尝试六百多年前失败的货币金融做法,当然,前面出的问题大家可以看明史相关记载。
在经济体系的微观层面,直接跟财政打交道的企业是这个调整的受益者,此前严重拖欠的工程款会以各种方式补上,新建的工程的拖欠问题会大大缓解。
当然,财政资助的科研和技术攻关领域会看到充足的经费……
这是下一个阶段显而易见的事。
这种货币金融体系中最难的是货币供应规模的控制,其实就是国债规模那个度的把握,明朝翻车本质上也在这里。
发布于 2024-05-07 07:00・IP 属地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