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个回答

从财政模式的改变看下一个风口是什么?

不知道
11个点赞 👍

头次听说某主权国的货币锚定物是国债类金融资产的,财政模式也没有明显改变的迹象和可能性。这和我国的经济/社会底色有关。

首先,股票、大宗商品、货币资产、债券,只是对应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的侧重点罢了。这个经济周期的4个阶段为:复苏、过热、滞涨和衰退。如果再用两个核心经济指标--GDP增速和CPI高低,来对应这4个阶段,并与4种不同阶段主要的风险对冲资产类目进行组合,得出的就是被叫做“美林时钟”的、被广泛使用并验证有效的一种投资策略工具:

我国的国债基本都在机构手中,即便央行开始直接介入二级市场的债券交易YCC,绕过49个1级交易商直接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但这部分以国债买卖变现或者收回的流动性,依然是流入了行政级别更低的机构手中,完全无法流入居民和企业部门。

主权货币的锚定物,必然要在内部或外部充分流动和交易,比如美元(其实际锚定物是石油和美国内需),再比如土地--虽然是国有性质但使用权被拿出来充分交易承接超发的流动性。

而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底色,则是人口和土地;这也是经济学生产模型中最初始的两个生产要素:

(人口+较高的真实人均收入)=强大内需;

而如果(人口+较低的真实人均收入)=人口红利/对外贸易的对比优势--更低的综合成本;

叠加中低端制造体系,支撑巨大的外贸顺差。

再加上城镇化,就激活了房地产的需求端;土地收归国有,放出使用权,配合城镇化,使得债务/固定投资/大基建等等“左右手互倒”的活动,彻底变成了包括土地财政在内的地方一般性财政收入来源和拉升经济总量的最大拉力。

在“土地+债务+人口红利”的模式中,土地是一切的根本,人口都要让位。

土地上的所有人造物和产出物:自然资源、粮食、能源工厂、公路、民/商用建筑物、河流,才是我国货币的价值锚定物。

所以下一个“风口”,必然在土地使用权的某种新买卖形势之中。其他的所谓新能源车、低空经济、银发经济,要么只是弥补增量空缺的权宜之计,要么根本没有市场基础。

还有财政模式也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那经济规律岂不成了笑话?不想付出巨大的代价和最重大的调整,“旧有模式/体制”的惯性会一直持续到死。

发布于 2024-05-08 14:46・IP 属地浙江
35号庇护所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