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个回答

请问你知道哪些青史留名的小人物?

震旦校书郎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一片农田上发现了12座秦墓。随着发掘工作推进,墓中出土了400余件珍贵器物,但相比这些,最有价值的竟然是一堆黑乎乎的烂竹片!

01


在中国考古中,古迹的发现一般和农民、施工队脱不开关系,例如农民打井发现兵马俑、施工发现靖王墓,睡虎地发现秦墓,也是农民兄弟的功劳。

1975年秋天,肖李村村民张泽栋在公社农田上忙碌,这一块田地挨近睡虎地,排水不好,收成不行,于是公社组织社员们挖水渠,而张泽栋正是其中一员。


但挖着挖着,锄头铁锹就翻出了五花土与青灰泥,这两种土质同时出现,让张泽栋警惕起来。要知道,湖北云梦文化积淀深厚,挖出了不少古墓与文物。就连张泽栋也作为力工,参与过古墓的发掘,有一定经验的张泽栋认为,这地下很有可能有古墓!


那个时代,人心淳朴,社员们立刻向上级报告了这个重大发现。随后,考古队闻讯赶来,经过初步发掘,在这30米长的地段内,竟然有秦代木椁墓12座!

02

发掘进展顺利,出土的器物有漆器、木器、铜器、陶器,虽然每天都有新收获,但时间一长,考古队员们却有些“懈怠”,其中原因就是这些墓葬规模很小,而且保存状态一般,并没有什么大发现。其中,编号为9号的墓葬保存的倒是很好,椁内的头厢、边厢出土的器物也不少,但打开了棺木,却只有一具妇人朽烂的骨殖。


这样的落差,让现场工作人员更是低落。

考古队员虽然“低气压”,但周边村子的社员们仍旧热衷于看热闹,1975年12月18日,考古队对11号墓进行挖掘,这座古墓看似比其他的墓葬大一些,而且内有积水,一副不起眼的样子,队员们将椁室内的头、边厢器物都清理完毕时,天色已晚。考古队收拾现场,围观的村民们也乱哄哄往家走,但拥挤之间,踩塌了一方土,砸断了墓内的棺盖板。

但由于工作已近结尾,谁也没有把这看成事故,就等着明天进行扫尾就行了。但没想到的是,这貌不惊人的棺材,竟然是一具宝棺!

03

12月19日,雪过天晴,寒气袭人,地上铺了一层薄雪,墓坑的水面上结了薄冰。考古工作队冒着寒冷下了墓坑,将墓坑中的泥水装在水桶里,提上来。

水提完后,湖北省博物馆专家陈恒树下到边厢里面清理器物时,突然发现站在坑边的一个人的水鞋边粘着一个碎片。灵光乍现之下,专家大喊了一声:“不要动!”

随即他弯腰取回,用手指头一抹,竟然显出黄底黑字!


竟然有文字!这一下,考古队员们都精神起来。

要知道,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上下五千年间,出现了许多许多灿烂的文化,但这些璀璨的历史往往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湮没于尘埃中。

如今,我们所熟悉了解的历史大多是从各个朝代学者记录下来的历史文献而来,在浩如烟海的历史碎片中,文字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古墓中发现文字,这就意味着这古墓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


怀着激动的心情,专家们对这残竹简进行了分析,并断定,这很有可能是从昨天下午那一根断裂的椁盖板掉下去砸坏了墓内的棺盖,又砸碎了里面的部分竹简。这才被提水的队员带了出来。


有了这一遭,大家带上了一百二十分的小心与期待,等椁室头、边厢内的漆木器、竹器、陶器等随葬品清理完毕后,大家小心翼翼地挪开被砸坏的棺盖板,一个惊人的发现立即显现在眼前:棺内是一具完整的成人骨架,仰面朝上,下肢弯曲,头西脚东,而最令人吃惊的是,这尸骨的竟像是“淹没”在竹简中!他的枕部、右侧、腹部摆放着一卷卷竹简,除少数因渍水浮动而散乱的竹简残片外,绝大部分保存完好,只是上面糊了一层薄薄的泥沙。

04

那这些两千多年前的竹简为何能保存的这样良好呢?


这是因为,墓主人下葬时,内棺外椁层层包裹,墓外六面均以“青膏泥”密封。这墓葬打开时墓情良好,而且内存积水,也起到了隔绝空气的作用,这样的环境恰巧达到了考古界“干千年、湿万年”的条件,这才让这些珍贵的文献保留下来。

为了整体发掘不遗漏,队员们干脆将这棺木整个抬到了县文化馆,专家们专人清除棺内的腐朽沉淀物,并对棺内的竹简进行了整理与清洗。


工作越是推进,大家就越兴奋,这些竹简总数竟然达到了1000多支,绝大部分保存完好……

由于编织竹简的丝绳均已朽断,此时复原是不可能的,工作人员只有按出土简号编排绘制示意图,并且按编号照相。但由于摄影工具较落后,相照得不清楚,只能辨认出不多的简文,于是只好迅速电告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

很快,中国科学院的专家来了,经过辨认、鉴定,这些是中国最早发现的秦代竹简,涵盖《语书》《封诊式》《编年记》《为吏之道》等若干内容,极大地弥补了秦史料的不足,有助于研究秦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更是有助于揭开秦始皇称霸的秘诀,堪称价值连城!!

这些竹简与黄陂商代盘龙城、江陵西汉古尸、随州曾侯乙编钟一起,被列为湖北考古的四大发现,同时还被列为建国50周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05

在这些竹简中,一半以上是关于秦代的法律的。要知道,在战国初年,魏文侯的相国李悝制定了《法经》,这是我国最早见于文献的成文法典,连后世大名鼎鼎的秦律,也是以它为蓝本而制定。但遗憾的是,《法经》和秦律都早已遗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能看到的保存最完整的律法,就是唐律了。


而这样千年的历史空档,就能理解人们看到睡虎地秦简的中秦律时的兴奋了。这些秦简中记载的案例、法条,涉及到了男女同酬、家庭暴力、环境保护、防疫等等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律条,而这些法条的重见天日,也让我们了解到,秦国的繁荣与强大,律法的严谨与以法治国思想有着巨大的助力作用。

06

那给后人留下这次巨大财富的人是谁呢?

在这众多竹简中,一卷编年手账让“墓主人走到了人们面前”。原来,这墓主人名喜,生于秦昭王四十五年(前262年),比秦王政(秦始皇)大三岁。他是一位小人物,最大的成就就是曾多次从军,参加过秦国攻打赵国的战争,亲身见证了秦统一六国的盛举。


此外,而喜大半生的时间,都是作为一名司法小吏度过的,并在46岁时亡于任上。但他真的做好了“螺丝钉”,不仅兢兢业业完成工作,还手抄了大量法条,并将这些文字当做了自己的陪葬品,陪伴自己漫长的地下岁月。

虽然只是一名底层小吏,但喜却是一位有心之人,他给自己撰写了一份年谱,并将自己这小人物的平生与国家宏大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喜的短短46年的生命史,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又是如此平凡。与雄才大略的始皇帝相比,喜这个一辈子围着案牍工作的小官实在太渺小了,但强大的秦国却不能只有秦始皇,像喜这样兢兢业业守好自己位置的小人物们,正是这庞大国家机器运转的基础。

也正是喜这样一位有心人,见证并记录了时代的发展,并让让断档千年的秦律重见天下,这就是小人物伟大的地方!

向历史中的“小人物们”致敬!

图片来自网络

#新职人好物节

发布于 2024-05-09 13:36・IP 属地北京
瑞知道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