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有人说,曹袁双方在明面上,实力差距并不大,都是四州之地,属实槽点有点多,强答一下吧。
先说曹操方。
兖 豫 徐 雍 四州
实际上只有兖州能使上劲。
雍州,包括司隶地区,也就是关中平原至洛阳盆地一带,经历过董卓西凉系军阀的一通折腾,早已疲敝不堪。据说钟繇入驻长安时,城内只剩下不到两千老弱病残。
就这情况,钟繇既要稳定西凉各系大小军阀,又要防备监视北方并州(今山西地区)高干入局。
能坚定守住就已是超水平发挥,支援黄河下游战场?梦不是这么做的。
这梦钟繇老哥还真是做了,通过外交手段换来西凉军阀的两千匹战马支援曹操,只能说钟会他爹确实是个人物。
佩服归佩服,也就仅此而已了,两千匹战马已经是超水平发挥,兵员兵粮军械就不要想了。
豫州,情况就比较复杂了,虽然许昌是曹老板的大本营,但是汝南这地界是袁家的老家,袁术还在这一带混过不短的时间,人心极其不稳。
而且豫州背靠荆州刘表,扬州孙策这两尊随时准备捅曹老板腚眼的大佛……
官渡之战中期开始,刘知兵游击队在这里混的风生水起。
到了官渡之战后期,刘备被赶跑,豫州各地虽未叛乱,但是大部分已经拒绝为官渡前线送粮送兵了。
还是那句话,坚定守住就算不错,其他就别多想了。
徐州,曹老板的诅咒之地,从当初“为父报仇”屠徐州开始,这地界的人心就没稳过,直到曹丕执政末期才稳的差不多了。
好在这地方的豪强士族靠谱,北有臧霸南有陈登,北面挡住了青州袁谭,南面击退了孙家进犯,官渡之战时期没出什么乱子。
还是那句话,稳定守住就不错了……
最后说曹老板的大本营,兖州。
这地方从迎曹操出任兖州牧开始,就没消停过。
青州黄巾之乱,屠徐州,吕布之乱恰逢千里大旱惨绝人寰,征张绣,征袁术,再征张绣,征征徐州吕布,再征袁术,再征张绣,又征徐州吕布……
停过吗?
再有钱也经不起这么造啊。
这兵祸连年,还都是你曹老板自己浪出来的,谁叫你报复性屠城了,谁叫你南阳嫖娼了,但凡少干一件缺德事,曹家内部至少能稳定三年,好好发展一下,多种点地,多生点人,也不至于官渡之战又少兵又少粮的。
唯二的好消息,就是迎天子接过大汉招牌稳定人心,以及首批屯粮开始见到实效收益。
也就这样了。
官渡之战,曹操阵营就是看着地盘大,上升红利期,实则到处“漏船载酒”,稍有不慎便满盘皆输。
没办法,谁叫咱曹老板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呢,浪出来的呗。
反观袁绍,冀 青 幽 并四州。
幽州并州都只能算半个州,另外半个在少数民族手里呢,确实使不上什么劲。
青州人口红利损失严重(百万青州黄巾跑到兖州去了)袁谭和徐州臧霸对峙,玩大眼看小眼,也帮不上什么忙。
唯一能使上劲的就是冀州。
但是这个冀州就非常了不得。
本就是天下巨富的一州,还几乎没经历过战乱。袁绍创业初期,冀州是白嫖来的,后来对阵公孙瓒,也就开头打了几场硬仗。
公孙瓒被打的道心破碎,怀疑人生,缩进易京当起了宅男,破防了,不玩了,躺平了。
从此袁绍开始了刮痧之路。
反正赢定了,我就一边恢复生产,发展军工,一边慢慢磨公孙呗。
虽然袁绍平定河北四州是地狱级难度副本,用了七八年。但是袁绍这人稳的丫批,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按剧本走,一步不多一步不少。
七八年下来,地盘越来越大,民生一点不差。
可以这么说,虽然袁绍的河北四州,只有冀州能全力投入官渡之战,另外三个州等于没有。
但是,单独的这个冀州,就能顶曹操那边八个个州。
曹操总共就四州,还有三个也等于没有。
要不为啥曹操拿下冀州后,就开始把自己的官僚系统和政军中心往邺城搬呀,为啥进位魏王时,定魏国国都于“赵地”邺城啊。
他要是单纯的就不想和汉献帝待一块,他去哪不行?
就是因为冀州巨富,能担得起事,哪怕是曹老板平定河北又打了七八年、没消停,砍的人头滚滚。
冀州照样是天下巨富。
说回主题:既然差距这么大,为啥曹操还敢打袁绍?
曹老板:“他诽谤我呀,诽谤我!明明是袁绍先动的手,还写了篇檄文把我头风病治好了,不对,骂好了。我这是正当防卫!防守反击!你从哪看的野史说是我打的他?来来来,信不信我让汝妻子吾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