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好多地方都规定不得有三人以上聚餐,而且进店还必须看码、测温以及要求顾客戴口罩、就餐保持距离,这样一来,就让很多以前原本生意兴隆的餐馆瞬间就变得萧条冷清起来。
好多餐馆为了生存,不得不在背地里偷偷地搞些小动作。比如说晚上关上门,悄悄接待一两桌聚会啥的。不过,这样干的风险很大,若是被抓了现行罚款是小,弄不好被勒令停业整顿,那麻烦可就大了。所以,敢这么干的,背后多少都得有点内线或靠山。
小王是街道防控办的工作人员,开饭馆的老王作为小王的亲叔叔,自然而然地就把小王当成了饭馆的“保护神”。而有了小王这块金子招牌,很多客人都会觉得在这里聚会会更“安全”,所以也都愿意来这里偷偷消费。当然了,小王也没把自己当外人,经常还会介绍自己的体制内朋友来组局,并承担了联络员的角色。当然,亲叔叔自然也不会亏待自己的侄子,明里暗里总会有些好处,比如小王请客免单,小王介绍来的打折。一时间,小王的人气那是相当的火爆,好多以前不认识的不打交道的,为了安排一桌饭都跟小王成了朋友。作为小王的直接领导,防控办主任的老郎,对小王的所作所为是心知肚明的,但碍于体制内的规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自己什么也不知道。
恰巧这几天,老郎那个回乡奔丧的省里朋友隔离期满,再过两天就要返回省城了。对于这位朋友,老郎是心怀感激的,因为他解决副科的事可全亏了这位朋友的大力帮忙,所以借这个机会,他无论如何都得安排一顿酒喝才行。
人好约,一通电话打过去,省城朋友以及本地跟他交情好的几个同学都联系到了,而且都没有推辞。“人约好了,饭店怎么安排呢?”老郎一时间犯了难。作为防控班主任,按理说这不是问题,但老郎平时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自从上面有要求以来,从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聚餐,不论下属还是朋友的邀请一律拒绝。“这可咋办呢?”老郎愁眉不展,直到想起了小王。于是,便有了下面一段对话。
“小王啊,听说你叔叔那个饭店菜品的口味很不错,是吧?”
“不错啥啊,每天没几个客人,连厨子都请不起了,都是我叔叔亲自下厨,做几个家常菜,根本就拿不出手。”
“听说他那里晚上有包间?”
“没有啊,领导,绝对没有,我敢保证。”
“这样啊~~,我实话实说吧,我明天想请几个朋友吃顿饭,你联系一下你叔叔看能给安排一桌吗?”
“嗯?嗯~~,那个~~,领导啊,这个恐怕不行,一是上边有要求,二是饭店平时没什么客人,食材也来不及准备啊!”
老郎一心想吃,但小王却认定了是老郎在试探。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啊!小王绝不肯相信一年多明里暗里请都请不上桌的领导,会主动提出聚餐的要求。“这绝对是个陷阱,很低级的陷阱”,小王寻思道。为此他还特意给叔叔打电话,说让他这几日小心些,上边好像已经注意到咱了。
就这样,老郎的饭局黄了。省里的朋友很理解,从头到尾都没说什么,反倒是当地的几个同学百般讥讽,甚至还有一个直接打电话过来,说安排不了早说啊,别人请你你不去,你请别人放鸽子,玩的挺嗨嘛。这话让老郎很是郁闷,第一次感觉自己活的很懊糟,同时也对小王有了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恨意。
很快,区里新一轮的防控措施下达。相较之前,这一轮更为严格,不仅不许聚餐,甚至直接取消了堂食。老郎为进一步抓好落实、压实责任,对辖区内几个重点餐饮单位实施了专人包联,而小王恰巧就包联老王的饭馆。
某天晚上,社区防控人员在民警的配合下,突然就对老王的饭馆进行了检查。前后门被堵,老王连同里面就餐人员被一锅端,防控人员大获全胜。接到叔叔电话才急吼吼赶到现场的小王不知所措,眼睁睁看着一行人被带走。
办公室里,老郎双手一摊,“上面发现了,没办法啊,我还得想办法把你保住”。小王看着领导憔悴的面容,又是心疼又是感激。随后,老王的餐馆被勒令停业,门上还贴上了封条。但令小王感到欣慰的是,自己非但没有被连带处分,反而是受到了表扬。在办里发的美篇里,小王被定义为不徇私情、大义灭亲,配图是老郎紧紧握住小王的手,以及被封掉的饭店正门。小王知道,领导之所以这样安排,都是在为了应付上面,都是在为了自己,为此他还曾经感动的偷偷摸了两把泪。
后来老王四下打点,交完罚款,饭店终于又可以营业了。但碍于有过被查的经历,再也没人敢来这里吃饭了。又耐了半年,老王终于撑不下去了,关了门,歇了业,在防控结束后去省城当了保安。
两三年了,老王再没有理会过他那个亲侄子,甚至是逢年过节小王上门去看望,他都不待正眼瞧的。“白眼狼”,他在跟人聊天无法回避时,就用这个称呼代替。
可小王呢,始终也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