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和嫁妆是中国传统的婚嫁习俗,但在婚姻法律纠纷中,它们的界定和处理方式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是对彩礼和嫁妆在法律上的界定和处理方式的概述:
1. 彩礼的界定:彩礼是以婚姻为目的,依据习俗给付的财物。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时,会综合考虑双方当地的习俗、给付的时间和方式、财物价值等因素来认定彩礼的范围。
2. 不属于彩礼的情形:一些价值不大的财物,如节日、生日等特殊纪念意义时点给付的礼物、礼金,以及日常消费性支出等,不属于彩礼。
3. 嫁妆的考虑:在彩礼返还的法律纠纷中,人民法院会考虑嫁妆的情况。嫁妆通常指女方在结婚时带到婚姻中的财物,包括已经共同消费或已经添附到男方财产上的嫁妆数额。
4. 彩礼返还的条件:
- 若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且共同生活,离婚时一般不支持返还彩礼。但如果共同生活时间较短且彩礼数额过高,人民法院会综合考虑彩礼数额、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具体事实,确定是否返还及返还的具体比例。
- 若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已共同生活,彩礼返还请求将根据共同生活的时间、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有无孕育子女、双方过错等因素,结合当地习俗来确定。
5. 诉讼主体:在婚约财产纠纷中,可以包括婚约当事人及其父母作为共同原告或被告。在离婚纠纷中,当事人通常为夫妻双方。
6. 法律效力:该规定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适用于施行后人民法院尚未审结的一审、二审案件。
7. 社会意义:这些规定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提升高额彩礼专项治理效果,统一法律适用标准,依法平衡双方利益。
在处理婚姻法律纠纷时,法院会依据上述规定和案件具体情况来确定彩礼和嫁妆的界定与处理方式。
发布于 2024-05-08 17:21・IP 属地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