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了「同情」这个词语,而不是使用更加处在中立位置的「共情」来描述自己的感受,这其实很接近另一种情况。
比如「崇拜」相对于「欣赏」,就处于更加被动的位置上。
你是被迫同情的,正如有些人会控制不住自己,自动自觉去崇拜特定的某一类人一样,其中的机制差不多。
而介于崇拜和同情之间的中介性概念,就是「崇高」。
换言之,之所以会有这份“不自觉”,是因为你从“胖猫叙事”之中,看到了自身悲剧性生命体验的崇高维度,他是对你的重复,但不是单调重复,而是差异的重复,作为差异出现的,就是崇高。
崇高是艺术品表现自身艺术性的手段之一,正如那个在B战播放千万的“蓝色妖姬”一样,抽象与崇高,创造了普遍性更强的共情基础。
编辑于 2024-05-06 00:46・IP 属地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