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回答

如何看待“以失去入声的官话(包括普通话)为母语者,不经训练不能分辨入声字”的说法?

1个点赞 👍

“以失去入声的官话(包括普通话)为母语者,不经训练不能分辨入声字”这一说法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入声是汉语声调的一种类型,它在某些汉语方言中存在,比如北京话、天津话等。在这些方言中,入声字的声调是降调,而其他声调则是平调、升调或降升调。然而,普通话作为一种官方语言和标准汉语,已经失去了入声的区分,即普通话中的所有字都是平调、升调或降升调,没有入声。


对于以失去入声的官话(包括普通话)为母语的人来说,由于他们在日常交流中没有接触到入声,因此在没有接受专门训练的情况下,可能无法准确地分辨入声字和其他声调字之间的差异。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以官话为母语的人都无法分辨入声字。实际上,对于那些具有语言敏感度和良好听辨能力的人来说,他们可能能够通过其他语音特征(如音节轻重、语调等)或上下文来推断出字词的正确读音,即使他们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入声训练。


此外,即使以官话为母语的人在日常交流中无法准确分辨入声字,他们仍然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掌握这一技能。通过系统的语音训练和反复的听辨练习,人们可以逐渐提高对入声的敏感度和分辨能力。


因此,可以说“以失去入声的官话为母语者,不经训练不能分辨入声字”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但并不适用于所有人。语言是一种可塑的能力,通过适当的学习和训练,人们可以克服这种困难并获得对入声的准确分辨能力。

发布于 2024-05-08 12:44・IP 属地甘肃
北风残阳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