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版大学音韵学关于四声的概念是建立在清朝民间学者江永等人的揣摩基础上的,并不科学,入声部分更是纯属谬论。
目前很多人认为粤语闽南语吴语保留有入声所以比普通话更为存古,其实这是错的,现代汉语保留入声原始读法的只找到一个字,这个字是普通话读法的“廿(念)”。
“廿”这个字的读音具有入声的全部特点。
第一,入声是鼻音韵,这一点其实从广韵的韵部排列方式上一眼就可看出,只有鼻音韵的摄才有入声,例如“东董送屋〞“江讲绛觉”“先铣霰屑”等。
第二,入声表现为浊辅音声母即mnlr,“廿”的声母是/ʒ/。
第三,入派三声是双向选择,声母或由浊变清成为jq等清辅音,“廿”变成“见”“欠”。或变得更浊成为零声母,即“廿”变成“燕”“延”等。
东南沿海地区方言里入声标注的ptk尾是因为西洋人和东洋人没有足够的字母表示入声韵写上去的,成了英语里所谓的闭音节,纯属误导,已经不是汉语了。实际上常凯申的“申”才是“石”的入声读音而不是什么不伦不类的“shek(社科)〞。


入声字里有很多韵部是ie韵字和üe字,例如屑薛葉帖月業。比较一下它们的平上去声韵部发现都是ian韵。还有一些ia(丫)韵字如黠鎋洽狎的平上去韵部也是ian,说明入声字的ie韵和üe韵来自ian和“uan”韵,也就是说“屑”在古代读xian(先)。“薛”在古代读xüan(轩)。
那么,xian(先)是怎么变成xie(屑)的呢?首先是n变成i,xian就变成了xiai,然后是a和i重叠为e,xiai就变成了xie(屑)。
编辑于 2024-05-09 09:54・IP 属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