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她的视角跟咱们普通人就不一样,所谓的「买车区」UP,她真的热爱汽车吗?
她买车追求的是驾驶乐趣吗?
她买车追求的是体验最新的科技吗?
她买车是为了获得一个舒适的家庭空间吗?
都不是。
她买车就是为了买车,然后用买车来吸引买不起那么多车的人对她的崇拜,所谓「奢侈品的广告是做给穷人看的」也是这么个道理。
然而电动车,国产车,都是对这种小崇拜的一次次打击:
你花那么多钱买的车怎么感觉产品上没比十几万几十万的国产车强在哪?
之前我写过一个回答 ,更详细的解释了这个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国产的电动车几乎已经把最顶级产品价格压缩到了几十万这个级别,这对于富人来说,是最不愿意看到的。
因为他们最害怕的就是自己花大价钱买的东西,没有人崇拜了。
以下是原文:《为什么 50 万以上的纯电都不好卖》
现在三十多万的纯电卖得挺好的,但是到了四十多万一下就少了很多,五十万以上更是寥寥无几。
为什么?
我目前阶段能给出的答案是:因为新能源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是一次价值回归。
电动车的成本相对于同级别的燃油车来说,不是一个线性贴合的关系。
更具体的来说,主要原因在于:电池和补能体系建设所占用的成本是一个相对的固定值。
这个固定值对于 15 万以内的产品来说占据比重过大,所以就会压缩其他部分的体验,这个级别的纯电要么空间不够,要么内外饰比较简朴,要么动力甚至不如同价位燃油车。
而对于三四十万甚至更贵的产品,电池的总容量是受限于车身尺寸和重量不可能无限增加的。
家用车不能给你弄 200kWh 电池,大电池也就 100-120kWh 到头了,在这个容量的限制下,哪怕是你给它加各种新科技,比如说高倍率充放电,成本也加不了太多。
像是蔚来额外花钱建立了中国车企里最好的独特补能网络,分摊给单车的成本其实也不太高。
但是燃油车想要实现纯电旗舰的动力还有NVH 需要花钱的就多很多了,七八十万打不住,甚至得上百万。
正是因为电动车的成本上限比燃油车低很多,所以电动化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次汽车的价值回归.
与此同时,而国产化则是一次品牌的价值回归,传统豪华品牌也是依靠技术领先和独特设计才把品牌建立起来的,而现在的电动车技术优势在国产车上。

你有超快充吗?你有换电吗?你有先进的电子电气架构吗?你有高速和城区的领航辅助驾驶吗?你有能和智能驾驶系统结合的智能底盘吗?毫不夸张的说,电动车这一波,优势在我。

至于设计,当然有的车确实有一些模仿痕迹,但是咱们国内也不缺原创设计的品牌,甚至丰田设计都开始抄国产车了。
电动化+国产化两者叠加就等于有了双 Buff:
30 万你就能买到燃油车 50 万的体验, 50 万就能买到 100 万的体验,你要是花接近一百万买国产新能源,那基本就真比三五百万的老牌豪华车强不止一点了。
那这个时候消费者其实就没那么愿意花钱了。
毕竟 30 万体验 90 分和 50 万体验 95 分差距真不大,多花这点钱也没什么面子上的加成,省下 20 万不如去买包或者带全家头等舱五星级酒店旅游,不比加钱买车强?
国产电动车,是所有普通民众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