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个回答

为什么父母认为自己溺爱孩子,而孩子却有非常严重的缺爱表现?

王白石
76个点赞 👍

,这个问题,真是戳中了不少家庭的痛点。父母这边呢,觉得自己倾尽所有,恨不得把心都掏给孩子,怎么还会被说成是溺爱?而孩子那边呢,却时常抱怨缺少关爱,感觉像是被遗忘的角落。这中间的鸿沟,咱得好好掰扯掰扯。


咱们得理解,父母眼中的“爱”,和孩子感受到的“爱”,可能是两码事。父母那代人,很多都是吃苦长大的,他们心中的爱,可能就是提供衣食无忧,让孩子不用像自己当年那样受苦。所以,他们拼命工作,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心想:“我这还不叫爱?”但对孩子来说,可能更渴望的是陪伴和理解,是心灵上的关怀,而非仅仅是物质的堆砌。


沟通方式上的代沟也不容忽视。父母可能习惯于用命令式的口吻,“你应该这样做”、“你不该那样做”,出发点是好的,想要引导孩子走上正轨。但在孩子耳中,这些话可能变成了压力和束缚,感受不到温情。而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平等的对话,是被当作独立个体的尊重,是一种“我懂你”的默契。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让家长忙得团团转,加班、应酬、各种琐事,分给孩子的直接陪伴时间自然就少了。父母可能觉得,只要孩子生活无忧,就是爱的表现。殊不知,对孩子而言,缺席的生日派对、忘记的家长会、晚上回家时孩子已入睡的遗憾,这些都是爱的缺失感累积的时刻。


爱的表达方式也很关键。有的父母可能不太擅长表达情感,心里明明很爱,嘴上却不善言辞,行动上也不够细腻。孩子接收到的,可能就是一种“父母不关心我”的错觉。而孩子的情感需求,其实很简单,一个拥抱,一次耐心的倾听,就能让他们感受到满满的爱意。


再换个角度看,每个孩子的需求和性格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天生敏感,对情感的需求更高,哪怕父母已经尽力,他们也可能觉得不够。这就像是每个人的口味不同,有的人喝杯白开水就觉得滋润,有的人却需要一杯浓郁的热巧克力才能感到满足。


最后,咱们得提一提期望值的问题。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在高期望之下,孩子可能感受到的是巨大的压力,而非爱。每一次的比较、每一次的责备,即便是出于好意,也可能让孩子误以为自己做得不够好,从而感受不到被爱的温暖。


父母与孩子之间对于“爱”的理解差异、沟通方式的不同、生活节奏的加快、爱的表达方式、个体差异以及过高的期望值,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解决之道在于双方都要努力,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调整表达爱的方式,增加高质量的亲子时光;孩子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让父母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爱,从来都不是单向的给予,它是双向的理解与沟通,是共同成长的过程。

发布于 2024-05-09 13:08・IP 属地辽宁
情感酒馆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