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通顺不是一个有效的判据,所以这个方案不可行。
“天是蓝的”,这句话逻辑通顺。但是当上下文是晚霞时,后面那两个字可能表示红色。
又比如大方鼎上的几个字,原译作“司母戊”,后译作“后母戊”,都能说得通,意思差距很大。
实际上,人类语言相当简单,模式非常固定,几万字的一篇文章就可以完成翻译工作。前提是,这篇文章有一个内容相同的翻译版本,类似汉摩拉比法典。或者大体上知道它在说什么,比如中国甲骨文的破译。
发布于 2024-05-05 09:46・IP 属地四川
逻辑通顺不是一个有效的判据,所以这个方案不可行。
“天是蓝的”,这句话逻辑通顺。但是当上下文是晚霞时,后面那两个字可能表示红色。
又比如大方鼎上的几个字,原译作“司母戊”,后译作“后母戊”,都能说得通,意思差距很大。
实际上,人类语言相当简单,模式非常固定,几万字的一篇文章就可以完成翻译工作。前提是,这篇文章有一个内容相同的翻译版本,类似汉摩拉比法典。或者大体上知道它在说什么,比如中国甲骨文的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