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回答

如何克服恐艾心理?

曙光恐艾咨询
1个点赞 👍

所谓的恐艾心理,或者说“恐艾症 ”、“艾滋病恐惧症”,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自身对艾滋病有着强烈的恐惧感,并可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

通常来说,恐艾心理的主要表现是为对艾滋病,或者对自身有可能感染了艾滋病有着异乎寻常的怀疑、紧张和恐惧,并可伴有洁癖、反复检测、回避等强迫症表现。

为什么会有恐艾心理?

实事求是的讲,大部分的“恐艾心理”,是由于自己确实在过去某段时间发生过一系列的“风险行为“,比如网络“一夜情”行为,和不能确定身体健康的人发生了不洁性行为。这种情况,如果对方是艾滋病患者,那么确实存在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这时的“恐艾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正常的表现。

再加上,有些人发生过“风险行为“后,不管是巧合感染了其他病原体(比如新冠、流感、其他性传播疾病),还是心理作用,确实身体出现了一系列的“不适”的症状,这种情况,无疑会大大加深“患者”对艾滋病,对自身感染了艾滋病的恐慌心理。

近些年来,随着艾滋病宣传工作,媒体上的大力宣传,人们普遍对艾滋病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哪怕是普通人,也知道艾滋病是一类恶性传染性疾病,会通过不洁性行为传播,并且现阶段还没有特别行之有效的“治愈”药物。

这些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无法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会在一些人心里播种恐惧的种子,约10%的恐艾症患者实际没有任何形式的“高危行为”,但仍然会对日常生活,衣食住行,正常的人际交往等产生莫名的恐艾心理,比如恐惧生活中被艾滋病患者恶意传播,恐惧去医院正常的诊疗有风险,恐惧生活中出现的皮肤伤口,等等。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关注恐艾症 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可以大过疾病本身》

如何缓解恐艾心理?

首先来说,大家一定要树立一个正确的、科学的、乐观的心态,一定要对脱恐,摆脱恐艾心理有足够的信心。通过正确的引导,运用正确的方法,不管是多么严重的恐艾心理,恐艾症都是可以缓解、克服、恢复正常的。

对于大部分的恐艾心理,通过科学的行为风险分析,配合积极主动的检测排查,全程细心的脱恐指导,正确的科普知识,加上一些心理上的支持疏导,恐艾心理都是可以很快缓解的。

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恐艾心理,恐艾症患者,通过大量正向的心理建设,督促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找到专业人士倾诉,温和的开导,细致的解释等等方法,也是可以逐渐脱恐的。

下面几条有效的脱恐建议,大家可以按照这几个步骤做,相信一定可以缓解,具体问题大家也可以向我咨询或者发私信:

1、不要轻易给自己扣“恐艾症”的帽子

简单来说,恐惧艾滋病不完全等于“恐艾症”,对于有“高危行为”的朋友来说,某段时间恐慌艾滋病,担心自己可能感染艾滋病,这是很正常的。普通人趋利避祸而已,这个远没有达到严重心理问题,严重心理疾病的程度。

2、不要轻易相信网上的所谓“恐友”

随着手机的普及,“恐友”之间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方便。尽管大家可能同病相怜,有说不尽的话题,但一定程度上,“恐友”之间七嘴八舌,互相探讨,营造恐怖气氛,很有可能会加深“恐艾心理”。有些不专业的解释,或者别有用心的人还会刻意的误导大家,导致大家越陷越深。

3、相信科学检测,检测是排除艾滋病感染的“唯一标准”

对于有明确“高危行为“的恐艾症患者,通常的建议是过了窗口期,直接去做一下HIV相关实验室检测(包括:HIV抗体检测、HIV抗体抗原检测、HIV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未检出”,就可以完全排除感染艾滋病的可能。

和自己无谓的担心和猜疑,胡思乱想相比,科学的检测是快速摆脱艾滋病心理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没有之一。

4、艾滋病诊断阶段不太关注症状,不要过分的恐惧所谓的艾滋病症状

有些恐艾症患者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自身的不适症状上,认为身体不舒服,情绪低落,有轻微的发热,有腹泻,身上长痘等躯体症状就是所谓的艾滋病“急性期”症状,这是非常不科学的。

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艾滋病急性期感染都会有“症状”,症状也并不能作为直接确诊艾滋病感染的依据;另一方面,艾滋病前期症状几乎没有特异性,事实上,恐慌艾滋病导致的焦虑、休息不好、饮食不规律,着凉、其他病原体感染等都有可能导致自身出现类似“急性期”的不适症状。

科学的艾滋病诊断,需要结合具体的流行病学史,配合实验室检测,一定程度上参考症状,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毫无疑问,检测仍然是确诊和排除艾滋病感染的“黄金标准”,过分的纠结不适症状没有太大意义。

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尝试转移注意力

经过实验室检测已经排除艾滋病感染的恐艾症患者,或许,此时一场轻松愉悦的聚会或者旅行就很适合你,一场酣畅淋漓的游戏或者运动也很不错。走出去,放松心情,赶走内心的阴霾,可以有效的缓解内心的恐惧。每天抱着手机胡乱搜索,到处查资料,自怨自艾,顾影自怜,这些对于脱恐没有任何实质的帮助。

有时候环境能影响一个人的心境,与其每天抱着手机混乱的搜索艾滋病相关信息,不如屏蔽相关信息,安心的工作和生活,不搜索,不关注是治疗恐艾心理的一剂良药。

6、吸取教训,不要频繁发生高危行为

很多时候,一部分恐艾症患者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本身因为有一些高危行为,导致很严重的恐艾心理。经过漫长的检测和心理疏导周期最终脱恐了,但用不了多久,又再次发生了高危行为,这种情况,就会大大增加脱恐的难度。

从临床和客观上来说,反复的高危行为,会导致自身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成倍增加。于此同时,反复的有风险行为,反复的恐艾,反复的强化对艾滋病的恐惧,会导致脱恐的难度大大增加。

大家一定要记住,追悔莫及没有意义,只有牢记教训,不再发生高危行为或者提前做好保护措施才是有效的。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能一直那么幸运,有一次意外可能就会后悔终身。

7、自己解决不了的恐艾心理问题,一定要找专业人士的帮助

出现严重的恐艾心理,自己不能有效缓解的,一定要及时的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很多时候,大家对于艾滋病的理解是不到位的,自己胡乱的科普,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比如,只要是性行为做好了保护措施(戴套)就不算是传播艾滋病的高危行为。甚至从临床上来看,全程戴套,过程中安全套没有破损脱落,没有直接“体液”接触,就不属于传播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

大家一定要记住,很多时候,专业人士的几句“良言”,就能够帮助到大家快速的摆脱恐慌。

8、热爱生活,洁身自好,交往固定的伴侣是一种很高级的浪漫

对于普通人来说,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交往固定的伴侣,洁身自好,没有多性伴的情况,杜绝各种毒品,可以认为几乎不存在感染艾滋病的可能。

而对于性活跃期的人,尤其是青壮年,养成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性爱观非常重要,并不是性伴越多就是越“成功”,找到一个合适的爱人,相互支持,相濡以沫才是一种最高级的浪漫。

正视自己的欲望,管理自己的欲望,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关爱家人,维系朋友,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生活、学习和事业中,大家一定能远离艾滋病。

最近有时间,每天我会抽出一些时间回答大家的问题,欢迎点赞关注。

编辑于 2024-05-07 23:35・IP 属地北京
班草不恐艾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