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个回答

“人若离开人文和艺术的活动,很可怜”,哲学教授提到“在闲暇中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时这么说。你觉得呢?

知乎用户
1个点赞 👍

吾以为,人之为人,非独存于尘世劳碌之中,实需超脱物欲,寄情于人文与艺术,方显生命之丰盈。昔日圣贤有云,"文以载道,艺以修身",诚哉斯言!人若失却此二者,生活则沦为单调乏味之流,心灵无所依归,岂不悲哉?


王德峰先生所言极是,于闲暇之时涵养心性,提升精神境界,乃是对生命之敬畏,对智慧之追寻。工作诚然重要,然若使人成为工作之奴隶,忽略了内心世界的耕耘,实乃本末倒置。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器非他,乃吾人之精神与灵魂也。故闲暇非虚度光阴,乃是磨砺心性之砥石,滋养灵性之甘露。


是以,智者善用闲暇,游于艺,悟于道,不惟增长见识,更使性情得以陶冶,精神得以升华。工作与闲暇,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唯有二者和谐共生,人生之旅方能行稳致远,尽享天地之大美,生命之妙谛。


昔有宋朝大儒朱熹,其学识渊博,不仅在理学领域成就斐然,亦是一位深谙生活之道的大家。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通过观察自然与社会现象,可以达到对“理”的深刻理解。然而,在繁忙的讲学与著述之余,他并未忽视人文与艺术对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朱熹常于山水间游历,以诗会友,留下了诸多描绘自然美景与抒发哲思的佳作。如其《观书有感》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诗中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细腻体察,更寓含了对学问与人生的深刻感悟。朱熹通过诗词创作与自然的亲近,既是在闲暇中提升精神世界,也是将其哲学思想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生动例证。


又如明朝书画家文徵明,身为官吏的同时,未曾放下笔墨,其书法与绘画造诣极高,尤以山水画闻名。文徵明在公务之余,沉浸于书画创作,不仅缓解了政务的劳累,更在艺术探索中实现了个人情感的抒发与精神的升华。其作品《拙政园图》系列,不仅是对园林美景的艺术再现,更是其淡泊名利、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体现。


两位先贤的生活方式与成就,充分证明了在闲暇中从事人文与艺术活动,不仅能够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还能促进个人品德与才情的全面发展。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工作与闲暇并重”的生活哲学,提醒后人勿忘在忙碌生活中寻找心灵的栖息之地。

发布于 2024-05-05 09:26・IP 属地广东
远见卓识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