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承秦制】
刘邦能够战胜项羽,建立汉朝,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得以“承秦”。所谓“承秦”,包括“据秦之地”、“用秦之人”和“承秦之制”三个方面,而“承秦之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古代中国的治国理念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
汉王朝对“秦制”的全面继承与发展,主要体现在“国家制度、司法制度、军事、祭祀和历法、礼仪、货币、文字”等最重要的几个方面。
1、在军事上
汉高祖沿用了秦的20级军功爵位制度,这是在商鞅变法中由商鞅设立的。目的在于提高秦军战斗力。
汉帝国建立之后,汉庭继续以“秦人”为主要军事支持力量,汉廷禁卫军期门、羽林的补选主要来自西北六郡良家子,汉朝抗匈名将也多为秦晋之人。
2、在祭祀上
汉高祖刘邦因袭秦代祭祀传统,继续沿用秦人雍城畤祭的礼仪、祀官和设施,并在秦雍四畤基础上增设北畤(黑帝祠),即又增添了一个黑帝,刘邦自封为黑帝(秦尚黑)。从而,形成了完整的雍五畤祭祀系统,且以郊祀雍畤作为西汉王朝的国家最高祭礼,汉武帝也是亲临雍郊祭祀次数最多的皇帝。
(秦始皇采用“水德”,由于黑色属于水,所以,秦朝崇尚黑色。而刘邦继续沿用秦始皇的“水德”,并称“亦自以为获水德之瑞”,故而,刘邦袭秦之正朔服色为黑色,还自称是“黑帝”。)
3、在礼仪上
汉高祖仿效秦朝建立起一套礼仪制度。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采用叔孙通所制礼仪,系“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西汉皇帝祭服(大典礼服):汉代蔡邕所著《独断》卷下有云:“天子常服,汉服受之秦”,西汉皇帝的祭服大体上延续了秦的制度,“服袀玄,戴长冠”(汉廷采秦制“上黑”)。
4、在国家制度上
公元前200年,刘邦从河南洛阳迁都到秦地关中并建都长安。在吸取了秦亡的经验教训之后,汉朝几乎继承了秦朝制度的全部框架,包括了:
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秦朝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三公九卿”制度——秦朝建立了“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僚体制;
监察制度——-汉代的“监察制度”与秦朝一脉相承,并且,还增加了地方制度,汉朝有地方刺史,监察地方高官,而秦没有。
在官吏的选拔上,汉朝继承了“秦时的察举与征辟”,郡国长官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汉朝皇帝推荐各种人才,如贤良方正、孝廉、茂才异等,由皇帝加以考试,然后任官。
5、在法律上
在秦朝法律的基础上,汉高祖也改制了新的法律,就是汉代著名的《九章律》。相国萧何依照秦法,适应新形势,制订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户律、兴律、厩律九篇。前六篇大体同于秦律,源于李悝《法经》。后三篇是新增的有关户口、赋役、兴造、畜产、仓库等方面的规定,又称《事律》。
5、在钱币上
汉初仍袭用秦的“半两”钱制,但汉高祖刘邦为解决军费开支,采取权宜之计,货币减重并允许私铸,结果形似榆荚的“榆荚半两”大幅减重,“半两”已名实不符。
6、在历法上
汉初继承的是秦朝的“颛顼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颛顼历”颁行全国,自秦始皇二十六年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共行117年。
7、在语言文字上
各地方言从战国到西汉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另一方面,秦汉统一国家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影响也已初露端倪,“秦晋方言”多为普通语,这与该地的政治中心地位是相适应的。
秦朝文字是【官字小篆】。汉承秦制,小篆在西汉依然是通行文字之一,在高级的官方文书和重要仪典中书写,是重要的应用文字之一(东汉以后才逐渐被隶书取代)。
汉制虽以秦制为蓝本建立起来的,但汉制并不是秦制的简单翻版,而是“提高改进”之后的秦制!
汉初,刘邦废除秦苛法,与民休息。汉制并不是对秦制的完全复制,而是汉代对秦制度的继承与发展,在汉武帝以前,在许多国家制度上,基本上没有突破秦代模式。因此,刘邦所建立的汉朝,一方面“废楚制、承秦制”;一方面,又“惩戒亡秦之弊”
——————————————————
推荐看本作者原创写的一系列【华夏探源】文章:
夏朝存在吗? (推荐)
刘邦是楚人吗?~~~ (推荐)
殷商甲骨文为何不仅见不到“黄帝”,就连“帝喾”也见不到? (推荐)
“中原华夏文明”的诞生时间,为何要晚于旧大陆上的其它古文明?
西周如何轻轻松松花了一个月灭商? (天涯原帖的一部份内容)(推荐)
《Nature》杂志刊文复旦研究,支持汉藏语系起源于中国北方,如何解读这一研究? (推荐)
四川“三星堆文明”的起源和消失之谜~~~~~ (天涯原贴的前一部分内容)(推荐)
殷商甲骨文会不会是殷人继承的夏人文字? (推荐)
现在还有可能找到证据证明夏朝存在,并被广泛接受吗? (推荐)
付巧妹研究团队只重点研究东亚古人的“母系基因”,就可以正确分析出东亚古人的演化历史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