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彊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史记·萧相国世家》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
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
——《汉书·百官公卿表》
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到,在承袭秦朝部分制度的同时,汉朝制度也含有楚制乃至周政的内容。也在因袭秦制中颇有损益变化
天下初定,骨肉寡少,故广大强庶孽,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虽不合圣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至于高祖,光有四海,叔孙通颇有所增益减损,大抵皆袭秦故。自天子称号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所变改。孝文即位,有司议欲定仪礼,孝文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於治,躬化谓何耳,故罢去之。孝景时,御史大夫晁错明於世务刑名,数干谏孝景曰:“诸侯籓辅,臣子一例,古今之制也。今大国专治异政,不禀京师,恐不可传後。”孝景用其计,而六国畔逆,以错首名,天子诛错以解难。事在袁盎语中。是後官者养交安禄而已,莫敢复议。
——《史记·礼书》
发布于 2024-05-04 14:49・IP 属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