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可以从很多视角来评判。
首先要明确一点对于一个大国来说武器装备的数量很重要,冷战时期即使在F-15、F-16服役的时代F-4系列的飞机仍然在美军中服役。F-14一款二代机更是服役到2006年才正式退役。这也是美国空军和国会老爷们的矛盾问题,美国空军一直是想大口大口退完老旧飞机,以节省经费采购新武器,从本军种发展来看这是有逻辑道理的,就不过多叙述。而从国会老爷视角出发武器装备退役若是不能及时补充上便会有国家军事投射能力、威慑能力、部署能力下降的危险轻则国防吃紧重则霸权丧失,同样的道理这也是为什么我军至今为止仍有J-7、J-8等老飞机持续服役原因。
其次是美国人的特色什么武器好用就往死里薅。
比如大名鼎鼎的B-52轰炸机和M2HB重机枪前者1952年即首飞,后者更是前身是1921年定型的M1921型12.7毫米重机枪,1932年,美军为M1921重机枪换装质量较轻的气冷式枪管,改进后正式命名为M2重机枪。1933年,为解决枪管容易过热的问题,美军装备了采用重型枪管的型号,称为M2HB重机枪。据美国美国“防务新闻”报道,到21世纪30年代,随着B-1和B-2两款机型逐步退役,美军轰炸机部队将大幅缩减,由100架全新的B-21隐形轰炸机和现役的76架B-52组成。B-52在不久后接受大规模翻修和改造,这群“冷战老兵”需要继续飞行30年。一系列升级项目中最重要的是,用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F130型发动机替换20世纪60年代的老式发动机。美国空军对F130并不陌生,但在B-52上,这款发动机是成对安装的,需要通过额外的测试验证稳定性。第一架“换心”的轰炸机预计在2028年试飞。该耗资124亿美元的项目将持续到2040年前后。换句话说这两款久经考验的“帝国主义老战士”美国人准备薅的用100年,所以美军武器装备没有大更新也是正常举动。
还有军事动向对武器装备发展的影响
众所周知过去20年时间里,天下无敌的美军沉迷于中东地区的治安战中故因此发展了很多治安战特化装备。
比如美帝为了减少平民伤亡从而避免影响国际形象的AGM-114 R9X导弹俗称刀片地狱火。中东谍王卡西姆·苏莱曼尼便因此从中东谍王变“耐切王”
还有就是连美国网友都绷不住的濒海战斗舰
根据23年最新的报道显示该舰状况就一个字:寄。更有美国网友戏称为什么不把这船送给也门胡塞拖垮胡塞武装的经济。比如美国海军苏城号濒海战斗舰在服役不到5年后宣布退役。原因:根据五角大楼2021年的预算。濒海战斗舰的运营成本与的阿利伯克一样。目前美军想把退役后节省资金,用于星座级护卫舰等其他项目上。
还有美帝高超音速武器方面,众所周知美帝高超音速武器因为种种原因滞后已经成了笑话但是为什么滞后这里引用一张图便可说明。
可以很明显看到在抗美奇侠拉姆斯菲尔德的工作下第一个提出搞出高超音速飞行器美国在其他国家大力研发下(比如我国十几年如一日的大力投资)在2020年受到DF-17刺激前高超音速武器研究居然是象征意义上的。你不落后谁落后。
从以上三个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美国过去20年的军事动向影响了武器装备的发展治安战方面武器的运用在大国面前不堪一击,因此给了很多人美帝武器装备没怎么更新换代的原因。
还有就是美军非常重视军队软件建设。
据美国软件生产率研究所(SPR)统计,由于开发规模世界领先,美国的军用软件总量超过了紧随其后的俄罗斯、中国、德国、英国和法国5国的总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力度大。1979年,美国军用软件投资达91亿美元,约占国防预算的7%,到2002年总投资达400亿美元左右,约占国防预算总额的11%。二是产业基础雄厚。美国生产军用软件的公司总数超过5000家,其中一些骨干公司具备非常强的开发实力,如波音、洛克希德-马丁和雷声等公司聘用的软件人员均超过5000人。而且美国军用软件的从业人员数量多、水平高。目前美国从事军用软件工作的总人数超过37万人,是世界之最。军用软件的开发水平主要体现在软件的复杂程度和质量上,其中软件的复杂程度可用源代码行数(或功能点及存储字)来衡量,软件质量则一般表现为清除软件缺陷的能力。美军的军用软件开发水平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开发复杂软件的能力强。2001年,美军软件开发能力达到100万~500万行代码,如今正在研究大于1000万行代码(约10万个功能点)的开发能力。二是软件质量高。美军一般军用软件项目的缺陷清除效率约为95%,武器系统软件的质量更高,缺陷清除效率可达99%。随着美军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美国军用软件开发水平将继续迅速提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趋势:一是开发大规模、高难度软件的能力继续提高。从60年代起,美国空军和国家宇航局(NASA)软件系统的规模呈线性增长,30年间,在导弹、飞机、航天器领域几乎提高了近百倍。美军预测,软件的规模将从1995年的1亿个存储字(1亿条指令)扩大到2035年的100亿个存储字。二是开发周期不断缩短,开发成本不断降低。美国海军已在《海军和海军陆战队2000~2035》报告中提出,将军用软件每个功能点的开发成本将从2000年的800美元降至2020年的200美元和2030年的100美元左右。2000年美国防科学委员会提出,军用软件的开发周期不能超过18个月。三是重点提高军用软件开发技术手段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美国防部在2002年的《国防科学技术领域计划》中把(软件)系统的设计和改进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制定了近、中、远期阶段性目标,提出了今后重点投资发展的技术项目,并计划通过技术发展到2005年实现以下目标:软件开发成本下降40%~60%;软件的缺陷率减少90%;开发周期减少25%~50%;软件维护费用节省60%。所以美军的军费很多都花在了软实力,这些东西和工业软件一样不能直观体现但是软实力的一部分。
其次就是有关美军军费的问题。
很多人都觉得美国人会不会为军费开支太高感到苦恼。比较军费占比都到全世界的40%
然而事实是美国人居然觉得军费占比不高。从上图可以看出美帝哪怕是25年可怕的9000亿军费仍然在占比上比不过2010年。而且受通货膨胀美元波动现在的美元价值也不能和15年前美元比。
用美国国防部的话说:国防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百分比相对较小。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美国无法承受全球不稳定的代价。为了继续成为我们盟国和伙伴的坚定朋友和对侵略的可靠威慑,国防部必须拥有应对当今挑战的资源,并为我们的作战人员提供取得胜利所需的工具。我们还必须保护我们国家的宝贵资源,这一努力始于向国会提出具有战略重点和分析的合理预算请求。
以FY-25财年美军军费花费为例
为” 2025 财年预算请求如何通过每个 NDS 战略方法与 2022 年 NDS 的四个优先事项保持一致并继续推进
• 综合威慑:以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核威慑为后盾的战斗力支持:
• 492 亿美元用于核企业现代化,包括: 1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潜艇 99 亿美元 B-21 轰炸机 53 亿美元
哨兵/陆基战略威慑 (GBSD) 37 亿美元
• 远程对峙 (LRSO) 武器 8 亿美元
• 284 亿美元用于导弹击落和防御,以保护美国国土、领土和盟国
• 98 亿美元用于在未来几年国防计划 (FYDP) 中开发和部署多军种、多域进攻性远程火力组合
• 612 亿美元用于空中力量,重点是 F-22、F-35 和 F-15EX 战斗机、B-21 轰炸机、机动飞机、KC-46A 加油机和无人驾驶飞机系统。
• 481亿美元用于海上力量投资,新建六艘战斗舰队舰艇,包括一艘弗吉尼亚级潜艇、两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一艘星座级导弹护卫舰、一艘圣安东尼奥级两栖战舰和一艘中型登陆舰
• 130亿美元用于陆上力量,用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作战装备的现代化,包括装甲多用途车辆, 两栖战车和 XM30 战车
• 337 亿美元用于重要的太空能力、弹性架构和增强的太空指挥与控制
• 145 亿美元用于网络空间活动,以防御和破坏先进和持久的网络对手的努力,加速向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的过渡,并加强美国关键基础设施和国防工业基地合作伙伴对恶意网络攻击的防御 • 竞选活动: 日常活动和行动、海外行动、战备训练和演习以及与我们的盟国和伙伴的持续接触和合作证明了这一点,以推进我们的共同利益
• 1475 亿美元用于联合部队的战略准备和准备,支持未来战斗的现代化能力并维持当前的部队战备状态
• 99 亿美元用于太平洋威慑倡议 (PDI),在弹性和分布式方面提供关键投资基地、新的导弹预警和跟踪架构、关岛防御资金、无人驾驶和自主系统以及其他创新技术的部署,以及多国信息共享、培训和实验
• 39 亿美元用于欧洲威慑和反击俄罗斯的侵略,包括欧洲威慑倡议 (EDI)、北约支持和北约安全投资计划
• 3 亿美元用于乌克兰安全援助倡议 (USAI), 这是对上述其他欧洲投资的补充,旨在为乌克兰的军事和国家安全部队提供援助和支持
建立持久优势:通过创新和现代化、对弹性的投资以及对照顾我们员工的坚定承诺来实现
• 1432 亿美元的研究、开发、测试和评估 (RDT&E) 预算 – 支持整个部门对负责任的人工智能、5G 和实验的投资
• 172 亿美元用于科学和技术,包括 25 亿美元用于基础研究 • 额外投资以确保健康和国防工业基地 (DIB) 的能力,包括潜艇和弹药工业基地,以提高生产能力并利用多年采购以负担得起的方式提供关键弹药
• 373 亿美元的设施投资,包括 175 亿美元的军事建设和家庭住房计划以及 198 亿美元的设施维护、恢复和现代化 (FSRM)
• 人是这些 NDS 战略方法的核心,并且部门最宝贵的资产。2025 财年预算继续通过照顾我们的员工来培养我们需要的劳动力,包括——• 为军事人员加薪4.5%,为文职人员加薪2.0%。该预算为加薪提供了全部资金,以继续该部门努力留住当今最优秀的部队,因为我们创造了晋升机会,推动了明天总部队 (TF) 的招聘和保留工作
• 通过投资超过 614 亿美元用于世界上卓越的军事医疗保健服务业务和超过 106 亿美元用于军人家庭支持计划(包括儿童保育和青年计划),建立复原力和部队战备状态, 士气、福利和娱乐计划、战士和家庭服务、小卖部福利和国防部教育活动学校 • 通过继续强调和投资性侵犯和骚扰预防、自杀预防、多样性、公平、包容和可访问性 (DEIA) 以及内部威胁计划,确保负责任的领导。
从上源于美国国防部的数据数据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美帝每年军费虽然号称占全世界40%左右怎么怎么的全世界除美国以外九大军事大国加一块都比不过,实际上用于装备开支上就只有2625亿只占军费的28%。即使加上武器装备军事技术研发等也不过军费的48%。换句话来说美军军费一半以上的费用用在了军队开支和养人方面。而这一切还是美军新一轮军改面向大国对抗的结果,所以过去治安战时代在阿富汗、伊拉克泥潭里消耗大量话费人员部署费用的美军在武器装备采购花费可想而知,所以新武器采购滞后情有可原。
还有美国一些军工复合体的抽象行为,这一点就不得不替吹哨人KD已经2名的幽默牢音(波音)了。比如到现在为止只交付的4架F-15EX,拖了老长时间才落地的T-7A和KC-46(已经交付76架)。23年波音全年交付飞机数量31架;9架F15(美军的4架F15EX外贸的5架F15SA、F15SQ)虽然说有没有新订单,要维持生产线,减低生产速率,等到F-15EX生产走向正轨会好点,但考虑超级大黄蜂也到末期了,可能总量不会提升太大。换句话来说洛马一年200架F-35➕F-16V还不是全速生产的时候波音年产预期也就24架F-15EX这还是以色列印尼等过要买订单量提高的结果。
在谈谈美帝为什么要花这么多军费在非武器开支上。
答:全球扩张型战略必须承受之重
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个两洋庇护的国家,南边墨西哥,北边加拿大这两个国家都是军备低迷的“弱鸡”,有条件保持很低的军备水平。而美国自己则一向是以人权和自由为标杆,以和平为大旗,按这个调调美国应该是一个和平主义的国家。而从历史上看美国也确实有过长期低军费时期:从建国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都是战争一来就举国皆兵,战争一停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瞬间解散军队的做派。但是从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这种状态就再也难以看到,常年的高军备成为了美国的“新常态”,原因就在于,从那时起,美国的国家战略完全转向了。如果说以前美国是铁杆的孤立主义实践者,那么朝鲜战争后美国就是一个积极奉行全球干预的扩张型国家了。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美国以和苏联进行军事对抗全面围堵苏联阵营在全球的扩张为主轴,对世界各个角落都保持了军事存在和干预。我们都很熟悉美军在二战后所进行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等,战场广泛分布于东北亚、东南亚、东欧、中亚等世界各个角落,可以说每一个战场都与美国本土相隔万里。我们知道,远征作战是最考验一个国家国力军力的战争行为,美国既然选择了独处北美而掌控全球的战略方向,该花的钱也就很难省下来了。具体来说,首先两个大洋固然为美国提供了天然的抵御外敌的屏障,但同时对于对外输出力量而言也是一道需要很大成本才能跨越的鸿沟,从纽约港出发到英国伦敦是5 500千米,而从旧金山出发到日本则约有9 000千米,哪怕你坐着一架喷气式民航客机,也要飞行十几个小时才能筋疲力尽地抵达目的地,更何况搭乘船舶穿越惊涛骇浪。而我们知道一艘“伯克”级驱逐舰在20节航速时的续航力大约是4 200海里,也就是不到8 000千米,油烧光了都不足以完成这段旅程。而美国空军的航空装备里,不要说那些战斗机,哪怕是那些大型的运输机、预警机、巡逻机等,很多机型也都只能望洋兴叹。也就是说,美军不管是空中力量还是海上力量,想要从美国本土出发在西太平洋或者印度洋执行任务,就必须依靠一个又一个的基地,以及实施远程补给的装备体系进行物资和补给的接力投送,而这显然都是要花钱的,我们来看美国人为此付出了多大代价,美国空军现在装备有大约50架C-5M巨型战略运输机,223架C-17战略运输机,几百架C-130战术运输机,60架KC-10和400多架KC-135空中加油机,以及KC-130战术空中加油机等,这显然是很庞大的运输和加油力量。美国海军的舰船本身就是长航程的作战装备,但依旧采购配备了各种运输和补给船队,比如排水量超4万吨的T-AKE干货弹药补给船美军一口气就造了14艘,其它如油料补给船、综合补给舰等都不能少。当然为了跨越大洋后还能投入地面作战部队实施登陆作战,美军还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海军陆战队及两栖舰船部队,包括10艘两栖攻击舰,12艘“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登陆舰,10艘“惠德贝岛”级两栖船坞运输舰等,可以一次向海外投送一个师级的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
上述这些都是很昂贵的战略资产,比如印度作为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在采购战略运输机时选择了美国的C-17战略运输机,也就采购了10架,为此花费了47亿美元。虽然作为外贸军品的价格比美军自己采购要贵一些,但也不难想象美军那几百架战略运输机价值几何。而像“美国”号两栖攻击舰美军自己的采购价格也达到了30亿美元。而“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登陆舰的采购价格也达到了17亿美元,这都是为了有效的力量投送而付出的代价。当然仅仅是这些还不够,战略运输机只能运送一些高价值低重量紧迫性高的物资以及人员,而两栖舰队则只能运送进行第一波登陆作战的海军陆战队,那些用于后续高强度持续作战的陆战队和陆军部队的重型装备依旧面临着长途运输的时效性问题。为此美军在冷战时期采取了在欧洲预置装备的做法,也就是同一支美军部队,比如第一装甲师,在德国的某些仓库里储备上其编制内的主要装备比如M1主战坦克、M2步兵战车、M109自行火炮、各种装甲车、卡车、“悍马”军车和武器弹药等。美军的部队平时在国内训练和演习时用另一套装备,一旦开战就立即将人员空运到德国,从仓库里取出同样的装备后再投入作战。这种土豪作风固然让人惊叹美军的财大气粗,但背后也未尝不是一种无奈,毕竟谁会跟自己的钱过不去呢。苏联红军就没有这个苦恼,他们的一线部队就靠近前线,战时操起装备投入战斗就可以了到了冷战后,在欧洲打起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日益降低,而在东亚以及中东等战区,美军则没有如冷战时西德那样理想的预置装备仓库的部署位置,毕竟连预想的战场都是不确定的。因此美军采取了另一种策略,就是海上预置舰,比如现在美军在关岛的MPSRON 3中队海上预置船队,用一批专门设计的大型中速滚装船和货船组成,一次能运送一个陆战师的15 000人的全部重装备和30天作战物资。而光有储存和运输船舶还不够,还需要能够将这些物资从运输船转移到投送平台上的节点,这就是MLP远征浮动平台,其类似于一艘半潜船,有8万多吨的排水量,能让大型中速滚装船、弹药干货船、JHSV人员运输船直接靠泊进行装卸载作业。而卸下的装备和物资则可以用靠泊在这艘远征浮动平台上的气垫船运到登陆的海滩上。这么一整套看上去高大上的运输储备和转运的服务于装备和物资远征体系,说白了就是为了省那几千上万千米的距离,如果装备物资跟得上,谁又愿意整这么麻烦呢?所以这些钱都是属于美军不得不花,而别人根本不用花的钱,别人可以真正的好钢花在刀刃上,而美军则不能只是为了刀刃花钱,刀柄也一样不能忽略,不然刀刃根本就递不到别人面前,毕竟距离太远了当然上述这些还只是最基础的部分,美军为了实施远征作战,在其主战装备上也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强化,比如其作战飞机就一向追求远航程和大载弹量以及空中加油能力,这都必然导致其战机更大,更复杂也更昂贵。同时其作战部队在情报、指挥和通信系统等方面也都追求完善,毕竟是远征作战,每一个战场都几乎是遥远而陌生的,那么就没有什么可以直接利用的资源,什么能力都得自己随身解决。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军对于这种全球作战的保障需求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日益增强,如果说19世纪美军的远征作战所需要的主要是一些关键岛屿和港口的加煤站的话,现在的美军所需要的就是一个无比庞大的保障系统了。比如每年由美国空军牵头投巨资研制的各种通信卫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气象卫星等,都是美军出远门离家万里实施作战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因此美国空军也是美国太空系统的主要投资者,甚至超过了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最典型的例子是NASA当成宝贝的唯一一个大型光学太空望远镜“哈勃”,在美国空军的“锁眼”系列侦察卫星中都算不上最高端的。除了预设战场的遥远而无法避免超远程力量投送的困难外,美国的全球战略还决定了必须追求十分完善的能力,这首先体现在我们统计美国的广义军费时,不止包括军队,还包括美国能源部以及NASA。世界上拥有独立航天能力的国家其实并不多,连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的英国都不作此追求。美国不只是军队有庞大的航天预算,以民用为主的NASA也和军事技术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航天技术本来就是军民属性相对模糊的领域,比如ULA(美国航天发射联盟)昂贵的“德尔塔”4和“宇宙神”5运载火箭不止是要发射NASA的深空探测器,也要发射军方的军事通信卫星、国家侦察局的间谍卫星等。而美国能源部和军事的相关性首先在于核技术,我们知道核原料的采集、加工、保存、处理和报废都需要高度的专业性和庞大开支,美国因为在冷战期间和苏联进行过一次波澜壮阔的核武器军备竞赛,这方面的积累和包袱都十分庞大,比如现役的几千个核弹头都要定期维护和抽检,这就是很大的一块成本。
总之本人也就利用本人浅薄知识列举一些数据来举例子说明这个问题。也相信有关人士在这个问题方面人士比本人更加深刻,简而言之美军军费利用这个问题还真不是三言两句就能简单评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