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个回答

怎么理解“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无匪
17个点赞 👍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意思就是,真正的道理是非常简单的,而洋洋洒洒一堆,往往没有直击本质。

这句话本身没问题,但很多人对此的理解都错了。

真正的道理,不是非常简单的,而是看起来非常简单的,或者说它可以是高度概括的。而高度概括并不是简单,它只是形式上的简单,越是高度概括的东西,你是越无法准确理解的。

但这样的语句,却很容易流传,因为人们的理解,事实上并不相同,却都以为自己理解了。显然,多数人的脑子里装不下太多的知识,也没有意愿花费精力,寻找更多的知识,他们更喜欢这样高度概括,又貌似自己都吸收了的东西。

真理,的确就可以是一句话,但却传不了,因为里面包含的信息,只有说的人自己知道。你知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老子心里代表什么吗?你永远无法知道。

后人总以为自己理解了,拉出10个专家,说出10种解释,大家都觉得自己对。它无法传的原因是,每一个人的知识背景,知识构成,经历体验,和宇宙观,跟老子都是不一样的。

一句话的确是一句话,但它背后包含的东西,却需要无数维度经历的综合,才能在正面、背面、侧面看到这一句话里包含的信息,你不是我,所以你才有这些问题。

因此,靠一句话能传吗?传不了,如果我死了,留下这一段信息,那么人人会背又如何?大家理解的根本还是自己本身想理解的信息而已。

人们都说,如果诸葛亮采纳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袭计谋,蜀汉就可以天下大定。可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袭,和诸葛亮经过考虑后最终决定出子午谷,背后包含的信息量肯定截然不同。我们不能仅靠一个决定的正确与否,就说明魏延比诸葛亮更强,我们要看的是,如果大家都做10个100个决定,那么谁的正确率更高?是魏延会死,还是诸葛亮会死?大概率是,魏延还没到用子午谷计谋时,早就身首异处了。

高手的话更容易让人相信,因为其背后拥有的信息量不是普通人能比的,哪怕是同一个决定,说的看似是同一个道理。

有人抱怨说“这话我早说过,可没人信”,其实不要抱怨,低手偶尔蒙中一次也很正常,你之所以没人信,正是因为你日常的正确率太低,也就是你“没有说那些让人听的话的资格”。你想有人听,就必须得到更多结果。有好多人要说服爸妈卖房,但说不动,怎么办?能怎么办,那是你爸妈的资产,你都没证明你有超过他们的能力,他们凭什么听你的?你管好你自己的资产就行了,等你管好了,自然他们就会听你的。

能持续得到结果的人,代表无论时代怎么变化,他们总能做出正确的决定,这背后信息的丰富程度,不是普通人能想象的。

哪有什么人靠读巴菲特20条、芒格30条就能做好价值投资的?人家传了吗?传了。你收到了吗?收到了。能做好吗?当然做不好。为什么做不好?因为这20条里包含的信息是2000条。它就像禅师伸出的一根手指,你理解的跟禅师想说的,永远不会相同。

想成为高手,就去走高手走过的路。想靠那几句话,就可以像虚竹一样直接获得百年内力?那就会变成“道理我都懂”……

其实懂个P,省省吧,大道相传若真的就几句话的事儿,唐僧又何苦走上十万八千里。

如果对我的回答感到兴趣,请帮忙关注、点赞、收藏或转发,谢谢!

发布于 2024-05-09 08:10・IP 属地福建
行云流水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