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个回答

《资治通鉴》成书千年为啥没有人再续写一部?

认识你自己
3个点赞 👍

《如果我是一位历史研究者》


如果我是一位历史研究者,若要我续写这部巨著,那可真是让我犯了难。


首先,宋代以后,史料的海量就像是历史版的“海洋深处”,我得变身为一名潜水员,潜入这无垠的文献之海,去寻找那些隐藏的宝藏。这不仅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一场与睡魔的斗争。尽管如此,也许终我一生都不够吧。


接着,从北宋到民国,历史的长河波涛汹涌,事件错综复杂,这编纂工作简直比攀登珠穆朗玛峰还要艰巨。我需要的不仅是历史学养,更得有“穿越”时代的超能力。从北宋到民国这段历史,如果按照《资治通鉴》的体例续写,保守估计也需要两三千万字的篇幅,这显然不是一般人或少数人能够完成的工程。


而且,随着学术趋势的演变,历史学者们似乎更偏爱“小而美”的专题研究,而不是“大而全”的通史编纂。这让我不禁感慨,难道历史学者们也开始追求“简约生活”了?


实际上,历史上已有人尝试续写《资治通鉴》,如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但这些作品并没有达到与《资治通鉴》同等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此外,史学体例的创新就像是一场“时尚秀”,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就是那引领潮流的“设计师”。这让我思考,是否也应该来一场史学界的“时尚革命”?


政治环境的变化,对历史编纂工作的影响,就像是天气对航行的影响一样,不可预测。《资治通鉴》的编纂初衷与后续时代的需求差异,让我不得不感叹,历史学者有时也得成为“心理医生”,理解不同时代的心声。


最后,学术评价的多样性,让我认识到,历史学者们其实也都是“美食家”,对于历史著作的口味各有偏好。这让我在编纂时,不仅要做“大厨”,还得成为“调酒师”,试图调和各种口味。


所以,综上所述,你让我如何去续写它?

发布于 2024-05-07 07:02・IP 属地上海
桑柘木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