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读了《道德经》,里面有一段话是这样的:
-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什么意思呢?正因为轮子的毂、泥土做的陶器、凿门窗建造的房屋有【无】的存在,这些器物才得以有用。简而言之,就是正因为看似无用的【无】的存在,很多事物才得以有用。
反映到阅读上,也是如此。
很多看似非功利性的阅读,可能在未来学习某样有用的技能、理解某个有用的知识,抑或构建自己的产品时,能提供给我们一个新的视角,一个新的方向,来理解步骤、知识,甚至找出解决方案的方向。
正如乔布斯当年在读大学时,学的那门字体设计的课程一样。
当然,很多事情,包括阅读,在当下我们并没有办法去评估是否有用,只有过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当我们回首来时路时,才发现,多年前播下的一颗种子,在多年后开花结果了。
发布于 2024-05-05 21:33・IP 属地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