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问题第一眼,觉得有点儿文字逻辑上的悖论:非功利,不就意味着没有实际作用吗?
不过,如果精确一点,或许这个问题的意思是:非功利的阅读,能够带来什么实际利益之外的用处。
那还是要有用,即便是精神上的用处。
返回来说,如果说阅读一本没什么用的书,却非要在其中得到精神上的进步、或者情操得到陶冶,这也是一种功利吧。
所以个人觉得,非功利这个词本身,就约等于没用。
我本身很赞同认为功利性阅读,目标明确地通过阅读去学习,掌握技能,获得利益,这是很值得肯定的事情。
但是,如果事事都追求必然有用,尤其是非功利阅读这件事情,既然已经抛弃实际利益地去读书,还要在其中得到某种具体用途,好像就有点儿适得其反了。
关于追求一种学习和求知有实际用途的态度,我在书中看过这么种观点。
王小波的杂文中讨论对思想和学习的价值观,有这么一段:
还有西方哲学史演讲录中前言中关于哲学的用途,赵林先生写出了这一段肺腑之言:
不可否认,二者都否定了功利地学习的态度,都把不功利的纯粹的求知当作一种快乐。他们的文字中,确实带着点儿对功利主义的鄙夷。
我倒是觉得,非功利阅读就是一种爱好,跟热爱体育、爱吃美食、喜欢拍照、喜欢穿好看的衣服,本质上其实没什么区别,不用非有追求什么具体用处,倒也用不着把非功利阅读就看的多么高尚。
王尔德有个观点,艺术是无用的,美也是无用的。从这个出发点来说,非功利阅读的行为本身,可能就是一种美和艺术,因为它不追求回报。
如果本身不喜欢读书的人想要尝试一下非功利阅读,那可以把它当做一种不求回报的行为艺术,随便看个什么好像感兴趣的书,觉得有意思就继续看下去,觉得没意思就算了,反正也没什么影响。
我自己倒是写过一点阅读的意义:
“如果说阅读有什么意义,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和金钱的条件下,阅读这些好的文学作品,是认识世界、充实内心、建立自我意识最简便的方法。
如果说认识世界、充实自我有什么意义,那么很简单。与永恒的宇宙比起来,我们的存在异常渺小,可是人总想着要搞出些有意思有意义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可是人生本身其实毫无意义,这些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不过,可以让原本无趣的生活变得比较有趣,让我们活着的时间不至于感到无聊。”
但我同时也写过另一种观点:“任何人的人生都并不缺哪本书带来的震撼。”
这可怎么说的呢。好赖话都让我说了。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