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只有“最权威”的认可才会“欣慰”,所以即使有天王老子的认可,但TA如果不是你所信奉的“上帝”,同样还是会“不自信”。这一点是对绝对权威的盲从。
2. 只有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胜出,才算是“优秀”,才会有满足感。有100万不一定幸福,要取决于身边的人有多少。这一点是对优越感的追求。
3. 增加幸福感和满足感的基础是“自我效能”。
人在发展阶段中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是心理学中常见的现象。
其中所谓的“他人评价”,并不是简简单单的、随便什么人的认可,而是在你心底里的那个最美标准,那是决定自我感受的标尺。
在这个案例中,最权威的标准是“顺利通过面试流程,并且,所有面试人员都觉得我好”。
那到底是在意“别人的评价”?还是在意“自己的标准”?这有待商榷。
“自己的标准”来自于哪?
通常情况下哪个最完美、最权威,哪个就是。
可能是因为一直处于被爱的环境中,有求必应,经历的挫折很少;
也可能是既往一直处于“领先者”的地位,形成了“优秀者”或者“个人英雄主义”的习惯……
TA也并不是完全由自己创造的,而是来自与他人的比较。
记住:
1 标准来源于现实,但TA是为任务服务的;TA只是组织所选择的最具性价比人才招纳的方式,并非完美无缺。
《武帝求茂才异等诏》里说过一句话: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这句话好:人各有专长,将来的成就很难一概而论。
2 虽然人始终活在权衡中,但有的人只要实现了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就很满足;有的人却始终处于无止境的追求中:优于绝大多数人,才会让我们觉得自己“优秀”。
这不可能,自我不是世界的中心。
在上述的回答中,我并没有使用“自我认同”。
因为TA出现于逻辑层次上三层中的第二层:身份。
这需要有足够的人生累积和思维模式。
在当下,最好的“自我认同”,是能够清楚的知道当下自己可以出色的完成什么事情~~以及未来可能会做好什么事情。
心理学上把这称作“自我效能”,这比“自我认同”具体的多,比“自尊”“自信”要理智的多,会让人更加幸福和满足。
有足够的信心完成某件事或者做好某件事,就叫“自我效能”。
这其实也意味着有足够的坦荡接受某些力所不能及。
就像如问题所述,注意力转至具体工作事项上,去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完成它。
这样自会产生“自我效能”。
把“自我效能”作为自我评价的方式,而不是要符合“标准”或者优于他人。
人就会慢慢快乐起来。
END
![](https://pica.zhimg.com/v2-b7f6e8215c8ef9b66b83964644164aea_r.jpg?source=2c26e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