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皮核桃15一斤,去皮核桃30一斤。
按套内面积计算,房子总价其实并不会便宜,有人觉得现在房价下跌,房子不好卖,所以取消公摊会降价。
但其实不会,为啥?因为开发商不是傻子,是不会亏本卖的,要降价早就降了,至于还非等到取消公摊吗,毕竟很多地方都已经不限制新房降价幅度,比如苏州。现在我国大部分的公摊比例是20%左右,要是真按照降价论,那可能都赚不了钱。因为房企的利润率其实也就不到20%,尤其在现在已经降过价的前提下。
就拿重庆来说,早就实行套内计价了。但购房合同会标明两种计价方式,套内和建面,两种总价一样,只是单价不同而已。
取消公摊的好处,其实主要是为了消除公摊上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提高透明度,因为之前有不少购房者因为公摊这事儿被开发商坑过。
比如2022年,山东青岛有个购房者买了110平米的房子,购房合同上写的套内面积75平,公摊面积35平,公摊比例31%。
但实际收房的时候,才发现实际套内面积只有61平米,公摊比例居然达到了46%。
这个事情在当年就引发了舆论的热议,很多人都呼吁取消公摊面积。
甚至在2022年3月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洪洋直接建议,取消商品房公摊面积。
但是这个事情也是有人反对的。比如2022年8月,央视新闻发布了一篇名叫《什么是“公摊面积”?能取消吗?》的新闻稿。
文章里,有专家就说了,目前按照建筑面积来计价,也是对老百姓权益的一个保护。因为公用部分也是属于老百姓所有的,也是有合理性的。
还有,公摊面积这个词其实最早来自于我国上世纪50年代的香港,当时房子是按栋出售的,价格比较贵,李嘉诚想出了“分层出售”“分户出售”的办法,发明了公摊。
随后在上世纪90年代,大陆也引用了公摊面积。
但有意思的是,香港从2013年开始,就正式告别了公摊面积,按照套内面积计价。
在国外,其实是没有公摊面积这个概念的,它们是按套内面积计价,交易面积即所得面积。
也就是说,现在全世界只有中国大陆有“公摊面积”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