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武志红老师在《深度关系》里提到了更匪夷所思的案例,我看着都气笑了。。。

“在一次咨询中,一位来访者说,她爸爸永远都在怪罪别人,也就是她和她妈妈。例如,一次她爸爸饭没做好,却怪罪她说:“谁让你在这儿碍手碍脚,害我饭都做不好!”
这个说法我觉得很奇葩,影视编剧们都未必能想到,于是就此发了一条微博,询问大家遭遇过的奇葩归罪事件,结果引起很多人吐槽,多数是说被归罪的,也有勇敢的网友说自己是如何归罪别人的。
例子很多,列举一些让我印象深的吧。
1.前男友英语四级没过,他父母打电话骂了我一通。
2.哈哈,早就发现我妈是这样。她从厨房端菜到客厅,如果洒了一点汤,她就说“都是你站在这里,挤得我过不去”,实际上我站在窗户边上,离她还有好远呢。
3.我妈还有更奇葩的,比如她永远是用什么找不到什么,然后她就催我帮她找,但是她找过的地方绝对不许我再找,否则就暴跳如雷,意思是我再找一遍就是怀疑她的能力,就是不尊重她。可很多时候明明那个东西就在她找过的地方,比如包里。可她就是不许我在包里找,而且还必须把东西赶紧找到。
比如有一次登机行李过安检的时候,她说她找不到行李箱的钥匙了。明明就放在手包里的。我跟她说肯定还在手包里,再仔细找找。她就“爆”了,大吵大闹说我明明找过了,你凭什么质疑我。我想拿过来帮她找,她也不给,最后还是安检员说拿手包来,我帮你用X射线扫扫吧,结果人家扫了一下说就在包里。我妈这才没话说。
4.老公说:都是因为你不独立,让我不能安心在外面打拼,害得我们开不上豪车,住不上别墅。
5.小时候我家不见了只鸡、鸭、狗等其他东西,我爸都归罪于我妈,会用那么晚不回笼、不放好、找不到等各种理由。我越长大越发现老爸是个“老小孩”“老巨婴”,但也是个很感性、有义气、有责任感的爸爸,人无完人。现在家里一开始吵架,我们孩子就打哈哈,我妈就懒得理我爸,我爸发完脾气又来哈哈笑,挺逗的。
6.我家这样的事比较多,最为奇葩的是我12岁生日那天,我妈吃饭时给我做“开示”,我爸停在走廊里的自行车被偷,外面下大雨,谁也没看到或听到动静。于是他就怪我,说:“今天生日就是晦气!都怪你,不然车怎么会被偷?”于是我被打骂了一顿……现在想想,好可笑!
7.一次在城际列车上,一个奶奶弄撒了一包花生米,然后就骂小孙子:“不让你买这个,非得买……”然后气急败坏地走掉,也不收拾了,孩子妈妈赶紧安慰吓哭的孩子。
8.好多啊,时常发生。我妈晨跑因为太冷,回来气得摔了全家的盘子,说是因为气我八点还没起床。自己没给手机充电,说“要你有啥用!不帮我盯着!”而且每次都特生气,崩溃说脏话的那种。
9.小时候父母爱打麻将,周末他们去打麻将的时候我就去书店。他们那天输了的话就说因为我去“输”店了。
10.有一次我吃饭时筷子掉了,我妈说,看你这么毛手毛脚的,难怪数学学不好。问题是,我数学挺好的。
11.我的背上长了一个大包,里面像是有脓,给妈妈看,她不知道是什么,就骂我良心不好,才会长这种东西。
12.我是为了你才不离婚,不然我早就过上了……的生活。多年后她似乎忏悔低语:是因为我害怕,因为我胆小,才不离婚的。
也有人坦然讲述自己的归罪心理的:
1.我是这样一个自我破碎的人,比如英语考试我没考过,同学考过了,我会埋怨同学们太吵,搞得我没法安静学习。其实是我自己不够努力,却把我做不好事的原因归罪他人。以前我基本上把我犯的错误都归罪于外在事物,我也应该为自己犯的错负责。
2.我不小心撞到柜子,就把柜子“打了一顿”。
这些归罪别人的例子,都有这样的共同点:自己遭遇了或大或小的挫败,立即找一个身边人去怪罪,觉得挫败是这个身边人所导致的。
为什么会这样?什么样的人容易这样做?
在我的理解中,有完整自我的人很少或不会这么做,而自我未成形或自我破碎的人,势必会这么做。
所谓“自我完整”的人,是不管遇到什么挫败都能维持一种感觉——“我”在这儿。也就是说,自我基本上能一直存在,而不会被挫败所瓦解。
这样的人,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生活的挑战。如果出现挫折,也能客观对待,既不容易归罪别人,也不容易怪罪自己,并且懂得安抚自己的挫败感,同时会去寻找资源帮助自己。
所谓“自我未成形或自我破碎”的人,他们一遇到挫败就会觉得“我”被“瓦解”了,也就是被“杀死”了。这时的挫败感太强,所以要甩出去。
同时,巨婴有着婴儿的原始心理。
婴儿,必须和妈妈等抚养者共生在一起,事情得由抚养者替他们解决,因此他们也必然会产生这样的心理:事情都是抚养者导致的。巨婴也一样。
并且,婴儿或巨婴,因受全能自恋的支配,会追求每一件事情都必须符合他们的想象,这样他们才有掌控感,而一旦事情不符合想象,他们就会有崩溃感。这种崩溃感会引起不完整自我的瓦解。为了避免自我瓦解,他们会把引发自己崩溃的责任推卸到外部世界。
这些例子中,重要的不仅仅是怪罪,而是任何一件小事他们都要去怪罪,他们下意识认为,每一件小事都应该符合他们的想法,也就是意志。如果不符合就有崩溃感,要去怪罪。
所以,自我未成形或自我破碎之人是不可能真正认错的,他们必须将任何挫败都归罪于人,否则会导致自我崩塌与粉碎。这是很多人要面子的关键原因。
所谓“面子”,就是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你都不能说我不好。这背后也是全能自恋的基本逻辑——“我”是可以全知全能、全好不坏的,一点点挫败都会破坏这种绝对完美的感觉。
再说说归罪与归因。归因是我抱着一种基本中立客观的态度,去反思挫败产生的逻辑,我可能会错,你也可能会错,也可能只是意外。并且,我只是在找原因,而不是去找出罪人。
归罪则是首先找出罪人。如果罪人是自己,那自己罪该万死,如果是别人,那他罪大恶极!所以归罪不仅要找出罪人,还要狠狠惩罚罪人。
为什么要找罪人?罪人的底层逻辑是什么?罪人的意思是,他是有主观恶意动机的。
这个主观恶意动机有时也的确存在,它来自全能暴怒。全能暴怒是主观恶意动机的根本所在,当把这一点投射给别人,也会觉得别人和自己一样有这份破坏欲。
面对任何大大小小的失控,自我未成形或破碎的巨婴,都会下意识地认定,其背后必定有一个主观恶意对抗自己的力量,必须找到它,去归罪、去攻击,否则寝食难安。你可以想象,如果你身边有一个魔鬼出没,而你没找到它,是很恐怖的。
因此,东西丢了找不到,是巨婴们最恐惧的事情之一。他们必须找到那个“魔鬼”,而孩子是他们此时最容易认定的贼,所以很多人童年时遭遇过可怕的被冤枉的经历:大人丢了钱,认定是你偷的,你不承认,他们就往死里打骂你,你惧怕,承认了,他们或者收手或者更狠地打你,然后这点钱在别的地方找到了。
必须找一个对象去归罪,这是巨婴心中婴儿的一面,但他们也有成年人的一面,他们头脑中知道不是谁都能被归罪的,强有力的不能去惹,于是好脾气的伴侣、孩子与下属最容易被归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