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安史之乱时期久经战阵的陇右河西精兵没有出彩表现?
如题,安史之乱是大唐帝国的内战,堪称火星撞地球。叛军这边不用说了范阳平卢河东都是绝对主力,表现非常好。官军这边表现最好的说朔方军,其次是安西北庭行营,之前...
- 31 个点赞 👍
因为此时陇右军已是最后的余晖,走向没落了,一只精锐之师必须有名将指挥才能发挥威力,这只军队的巅峰时期是王忠嗣担任陇右节度使的时候。
回顾一下陇右军的战斗历史:开元26年,陇右军出十万精骑,北出燕门关征讨契丹,在桑干河这个地方,以一己之力大战奚和契丹组成的联军,并一举歼灭契丹联军。到了公元742年,陇右军突袭突厥叶护部落,击杀乌苏米施可汗,砍下首级送到了长安。同年,陇右军和吐蕃交战于青海湖,吐蕃死伤数万人,一举击杀吐蕃两王子,迫使吐谷浑向唐朝称臣。
转折点是石堡城之战,石堡城地处唐蕃古道要冲,唐王朝和吐蕃王朝反复争夺近百年,双方都损失惨重,唐玄宗一直要求陇右军拿下此城。天宝6年(公元747年),王忠嗣认为石堡城防守严密,迟迟不愿强攻,被李林甫诬陷而遭下狱受审,后贬为汉阳郡太守。
唐天宝8年(749年)6月,唐玄宗李隆基再命新任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统领陇右、河西、朔方及突厥阿布思部等共6.3万人,再攻石堡城。最终经过苦战以死伤3万人的代价占领石堡城,俘虏吐蕃大将铁刃悉诺罗等400人。此战陇右军精锐损失惨重,可以说是伤了根基。
唐玄宗开元年间,设立了安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范阳、平卢、剑南、岭南十个节度使,范阳节度使掌控兵力超过9万,是兵力最多的。
节度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多者达四镇,746年,王忠嗣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兼朔方、河东节度使,掌握帝国最精锐之师,位高权重。天宝10年(公元751年),安禄山也身兼河东、范阳、平卢三镇节度使,掌兵近20万。于是唐军防御上外重内轻的局面已经形成,长安-洛阳一线防御空虚,安史之乱的伏笔已经埋下。
其中河西、陇右、朔方三镇兵力构成见下表:
可见当时的陇右河西军从各方面说是毫无疑问的唐军精锐。下面看下哥舒翰率领的以陇右河西军为主力的唐军在安史之乱初期转折性的潼关之战中的表现:
唐天宝14年(755)2月,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率兵15万西进反唐。唐玄宗派大将封常清、高仙芝领兵征讨,相继败退,洛阳、陕郡失守。于是,唐玄宗派监军宦官边令诚监斩封常清、高仙芝,以示惩戒。继以宿将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统陇右、河西及高仙芝、封长清临时募集的新兵 20万众,扼守潼关。
12月,叛军攻下洛阳,不久安䘵山派其子安庆绪率军攻打潼关,哥舒瀚坚守不出利用潼关这一易守难攻的天险阻挡叛军,安庆绪久攻不下只得退去。
安䘵山又派崔乾佑率军攻打潼关,哥舒瀚避而不战,唐玄宗严令哥舒瀚出战(需要指出的是,当时洛阳失陷,漕运中断,长安已严重缺粮,),趁机收复洛阳打通漕运通道,迫于无奈,哥舒瀚率领20万唐军率开潼关,与崔乾佑交战,两军在灵宝(今河南三门峡)相遇,崔乾佑主动示弱,引诱唐军进入伏击圈,进入了山间的不利地形,叛军乘机从高处攻击唐军,又纵火焚烧草车制造烟雾,让唐军陷入混战甚至自相残杀,最后精锐同罗骑兵从后方夹击,唐军彻底崩溃。无数官军从黄河水路逃跑时淹死丧命。杜甫在《潼关吏》中曾描述此战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
叛军大败唐军,近20万唐军几乎全军覆没,哥舒瀚只带了8000人逃回潼关,后被其部将火拔归仁挟持投降了安䘵山,随后不久,崔乾佑就攻破了潼关,潼关失守,长安无险可守,随后唐玄宗逃往四川,长安失守。
复盘一下整个战况,可以发现唐军失败几乎不可避免:
哥舒翰的老迈多病是潼关战败的第一原因,导致哥舒翰不能亲自指挥,“军中之务,不复躬亲”,只能将军中大小事务委托给行军司马田良丘,骑兵委托给王思礼,步军委托给李承光。田良丘没有军事指挥经验,军中大小之事并不能决断,王李二将也不团结,由此造成号令不一、纪律松弛,这是军中大忌。
再一个就是号称二十万之众的队伍实际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即使是作为主力的河西陇右军相当部分也是由奴剌、沙陀、吐谷浑等部落兵充任,在哥舒翰不能亲自指挥的情况下,很难攥成一个拳头形成统一的战斗力。实际战斗情况也充分反映了这一点,这样的队伍坚守不出可能还有一战之力,短兵相接的肉搏战一触即溃是难以避免的。
编辑于 2024-05-04 09:33・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温晓迪 - 4 个点赞 👍
李三太蠢
由于河东镇靠近长安,不管是皇帝还是太子都更容易进行耕耘,因此安对河东是缺乏控制的,而安对此的策略就是不求能裹挟住河东镇,只要让其暂时别碍事。因此安史的主力就是范阳下辖的兵力以及部分平卢镇的兵力。平卢的兵将还有部分选择反抗,甚至找机会袭击幽州老巢。也就是说,安禄山实际上只有一个半节度使的兵力。
而唐朝剩下8个半节度使,剑南在南诏战争中受损,岭南兵力虚弱。安西北庭在防备大食,平卢正在范阳东面,河东处于混乱中保持观望。
安禄山12月16日起兵,唐朝内地州县早就自废武功。叛军杀到葵园后,封常清与叛军战又不利,最终退至谷水,西奔至陕郡。起兵后1个半月时间,叛军夺下洛阳,但在潼关被挡住。南下的叛军也在睢阳被张巡所阻,东北方向的平卢镇部分将士还在抵抗。
可此时唐的首脑是个长期不理朝政而威望受到重创的李隆基,对下属几大势力的控制力大大减弱,而哥舒翰同样失去了对下属几个派系的制约能力。这支军队向东走到灵宝境内遭遇叛军,被叛军从小道包抄到背后一战崩盘然后从潼关到长安的大路就变得畅通无阻。
编辑于 2024-05-05 08:29・IP 属地云南查看全文>>
小光的铁杆粉 - 2 个点赞 👍
安史之乱前,陇右、剑南要和吐蕃死磕,对了剑南还要加上个南诏。这两个被牵制的死死的,绝对的自顾不暇。
再说陇右河西的两大精兵军团,赤水和临洮,一个在凉州,一个在鄯州,离灵武都不是特别远,唐肃宗在灵武聚集部队时,不可能不召集这两个军团,有很大的可能性这两个军团在唐军反攻时已经加入,甚至在反攻之前就已经是拱卫灵武的主要部队之一,只是史书记载的太少,很难找到具体信息。
但凡赤水和临洮两大军团以完整编制存在于河西、陇右,吐蕃也不会那么轻松的就拿下陇右。
至于陇右河西的精兵为什么没有突出的表现?整个安史之乱,朔方有两大将星。
安西北庭有李嗣业
陇右河西有什么将星?哥舒翰直接兵败,王思礼打仗水平就一般
但是不能忽视郭子仪和安史叛军死磕的时候,陇右、河西军全部在他麾下奋战的事实。
发布于 2024-05-06 10:54・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上官贺拔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不爱减肥爱吃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