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没有那个能力
《孙子兵法》云: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演义里面司马懿三十万不敢出战诸葛亮的十万人,有点太夸张了,咱就不讨论了。以最后一次北伐为例,诸葛亮满打满算有十万兵,司马懿有数万军队,秦朗又增助两万,另外关中还有郭淮军团随时增援,盘算下来,双方总兵力应该还是诸葛亮略多,但双方后勤压力诸葛亮很吃亏。
《孙子兵法》: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正常条件下,带领十万兵马的消耗都是日费千金,但诸葛亮的后勤需要走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为了降低成本,诸葛亮发明出来了木牛流马,但大概率还是弥平不了双方的后勤差距;司马懿只需要据守,放平心态喝喝茶,每天看着诸葛亮派人叫骂,哪怕后面出现了不得不表态的“女装”事件,司马懿也靠一出“千里请战”,两封书信,几号人马的成本就摆平了。
能不能强攻呢?这个兵力差距大概率不能,哪怕能,也是死伤惨重,如果每座城都要强攻,蜀国的国力支撑不起的。蜀国只有一个益州,魏国则已经占据了大半个中国,国力差距太大了。客观的来说,据守不出确实是司马懿最好的策略,因为硬拼国力,魏国稳赢。
用投资举个例子,假设我有10w本金,我朋友有1000w本金,我们俩比收益。如果他选择把1000w全部买国债或者银行定期,以一年2%的收益来算20w。而我想要赚20w,收益率需要达到200%,可以直接宣告我必败了。但假设,我这个朋友风险偏好很高,他重仓币圈,一年可能大赚,也可能大赔,概率就算对半,我这边直接躺平,以0收益率就有了50%的胜率了。
历史上90%的战役都是强者战胜了弱者,想要出现以弱胜强,弱者的奇谋妙计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需要强者犯错误,将自己的优势舍弃,被弱者拉入自己的优势领域。很可惜,司马懿是一个与诸葛亮等量齐观的谨慎者,他决不会因为主观情绪,就抛弃客观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