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就没办法了?他就不会强攻营寨,把司马懿抓出来吗?说到底还是没那个能力呗?
- 23 个点赞 👍
确实没这个能力。
不过我不知道你是想批评诸葛亮还是想表扬诸葛亮。
因为显然你已经在用改变战争规律这个事情来要求他了。
还记得诸葛亮曾经几万大军打不下郝昭一千多人坚守的陈仓,打了20多天,虽然郝昭自己都说挖掘坟墓取其木坐器械了,但就是没打下来。
这已经被很多人用来黑过诸葛亮了。
但是如果是双方易位,郝昭带着几万人来打,诸葛亮带着一千多人守陈仓,诸葛亮就守不下来吗?
三国最后的名将,一己之力给东吴续命十年的陆抗,在蜀灭时率三万人出征,与步协及征西将军留平、建平太守盛曼共围永安城。
诸葛亮打了20多天,撤了。陆抗打了半年,无功而返。
守城的罗宪一战把自己打成了名将,名气可比郝昭大多了(至少正儿八经有传的,所有三国游戏罗宪的防御值都是很高的)。
按照题主的思路,大概也可以问一句:陆抗为什么不把永安攻下来?他就不会四面围攻把城强攻下来吗?说到底还是没有那个能力吧?
陆抗说:是的,哥,在这个时代,如果守城方就那么固执坚定的誓死守城,还有可能有援军来的情况下,我确实没有这个能力打下来。
诸葛亮没去强攻营寨打下来的司马懿说过这样一句话:“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余二事惟有降与死耳。”
看到了吧,不能战当守,司马懿为什么不能战呢,说到底还是没那个能力吧?
“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至于为什么不能强攻营寨。题主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古代将领们行军作战都要寻找合适安营扎寨的地方。
为什么战事一不顺利,大家就“还保营”。
我选择扎营的地方一定是地势、粮食、水源、行动各方面都是对我最有利的。
我扎下了这个营,这就是我的根本,如果我扎这个营连挡你都挡不住,我不赶紧走,还在这里等死。
事实上,在大家战斗力没有差到孙权张辽这种级别的,军心没乱的,你很难冲破人家的大营。这跟攻城是一样的。
总结:1.话不能反过来说。是司马懿没有野战的能力,所以只能坚守不出。2.诸葛亮没办法改变战争的基本规律,他真要说攻破大营就攻破大营,司马懿早跑长安去了。怎么会在大营里等到诸葛亮来打——说到底司马懿手底下的人还比诸葛亮多,粮食也比诸葛亮多。
指望诸葛亮狂风卷落叶,你要么是太看不起司马懿,要么是太看得起诸葛亮了。
诸葛亮:我谢谢你呢。
我说真的,我以前真的是以为有些人黑诸葛亮是因为吹捧诸葛亮的人太多了,于是起了逆反心理。
"你们都说他好,我偏偏觉得他不行。"
今天评论区一个评论让我陷入怀疑:可能不是青春期逆反的问题,他们好像真的不懂历史?
难道真的高估他们了?
编辑于 2024-05-03 16:49・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Dream Z - 16 个点赞 👍
强攻敌人防守据点,最好情况是一换一。
通常情况下是三换一。
也就是你有两万军队守城,我最少的强攻兵力是六万。
假设诸葛亮可以做到一换一。
那打完司马懿还打不打长安城了?
诸葛亮十万人,司马懿十万人,换完了,剩诸葛亮自己回家了。
那你干嘛去了?
送人头去啦?
人家司马懿是防守方,人家没办法,人家只能坚守,人家非但没有错,还有功。
那诸葛亮回去怎么办?
刘禅说我士兵呢?
孩子说我父亲呢?
女人说我丈夫呢?
老人说我儿子呢?
诸葛亮说什么?
我老帅了。
我把司马懿大营强攻了。
是吗兄弟。
编辑于 2024-05-03 17:55・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鸡脚芝士 - 1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诸葛思远 - 7 个点赞 👍
不是哥们,孙子兵法看过没?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啊朋友。任何时候,攻击守备完善的据点都是最次的做法好吧。不说有没有能力打破营寨,打破营寨的成本是诸葛亮能承受的吗?
发布于 2024-05-03 16:08・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暗焰狂龙 - 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三国逍遥仙 - 4 个点赞 👍
司马懿兵比对面多,将比对面多,粮比对面多,不敢出去战斗,窝在城里躲了一百多日,其间诸葛亮多次派人挑战,还故意让人带一套女人的衣服、头巾送给司马懿,表示司马懿就像女人一样。
结果司马懿就是坚决不肯出击。
没想到诸葛亮居然病死了。
真是我上我也行,他还好意思说自己战胜了诸葛亮,全身上下就嘴是硬的。
这好比你打moba游戏,领先对位两大件,结果不出门,坚守泉水,队友疯狂点“全体集合”“发起进攻”“准备团战”,结果你说对方中单手机电量不足,要耗到对面手机没电。队友准备赛后举报,观众都以为你演员。结果对方中单真掉线了(手机没电了,宿舍断网了,心脏病发作了),你哈哈大笑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万一诸葛亮没病死,诸葛亮把城攻下了,那可就乐子大了,司马懿将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详见edg领先skt一万经济被翻盘,大优势不进攻被对面拖到翻盘。
至于为什么诸葛亮不攻城?知道古代攻城方兵力大于守城方的定律么?守城方如果坚守不出,攻城方就只有立起城寨架起箭楼投石车跟对面互耗,耗到对方城墙倒塌为止。诸葛亮不是没攻城,而是在攻的过程中病死了。
这有个后续,司马懿看到蜀军撤退,率军追击,姜维击鼓整军,做出击状,司马懿居然不敢进攻,让蜀军从容退去,后来被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就相当于原本你以为对面中单掉线了,结果对面中单突然动了,以为是断线重连,被吓得缩回泉水,实际上只是系统托管的机器人
编辑于 2024-05-04 13:43・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ae5555 - 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华语科幻网 - 2 个点赞 👍
蜀军实力本就不如魏军,血拼的结果得不偿失!
靠着诸葛亮本人比司马懿拳头硬一点。锤了司马懿几回。但是你拳头再硬,你也砸不开司马懿紧闭的铁门!
除非诸葛亮发明烈性炸药!可是三国仅有威力很小的炼丹火药,没有能形成战斗力的炸药,形成战斗力的炸药得等到宋朝。而威力巨大的炸药得等到十九世纪的偌贝尔出生后!
虽然诸葛亮做到了政治军事发明当时第一,你也不能要求他把后世的先进科技也发明出来吧!
诸葛亮是人,不是神!
编辑于 2024-05-03 05:25・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维修地球 - 2 个点赞 👍
是的,没有那个能力
《孙子兵法》云: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演义里面司马懿三十万不敢出战诸葛亮的十万人,有点太夸张了,咱就不讨论了。以最后一次北伐为例,诸葛亮满打满算有十万兵,司马懿有数万军队,秦朗又增助两万,另外关中还有郭淮军团随时增援,盘算下来,双方总兵力应该还是诸葛亮略多,但双方后勤压力诸葛亮很吃亏。
《孙子兵法》: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正常条件下,带领十万兵马的消耗都是日费千金,但诸葛亮的后勤需要走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为了降低成本,诸葛亮发明出来了木牛流马,但大概率还是弥平不了双方的后勤差距;司马懿只需要据守,放平心态喝喝茶,每天看着诸葛亮派人叫骂,哪怕后面出现了不得不表态的“女装”事件,司马懿也靠一出“千里请战”,两封书信,几号人马的成本就摆平了。
能不能强攻呢?这个兵力差距大概率不能,哪怕能,也是死伤惨重,如果每座城都要强攻,蜀国的国力支撑不起的。蜀国只有一个益州,魏国则已经占据了大半个中国,国力差距太大了。客观的来说,据守不出确实是司马懿最好的策略,因为硬拼国力,魏国稳赢。
用投资举个例子,假设我有10w本金,我朋友有1000w本金,我们俩比收益。如果他选择把1000w全部买国债或者银行定期,以一年2%的收益来算20w。而我想要赚20w,收益率需要达到200%,可以直接宣告我必败了。但假设,我这个朋友风险偏好很高,他重仓币圈,一年可能大赚,也可能大赔,概率就算对半,我这边直接躺平,以0收益率就有了50%的胜率了。
历史上90%的战役都是强者战胜了弱者,想要出现以弱胜强,弱者的奇谋妙计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需要强者犯错误,将自己的优势舍弃,被弱者拉入自己的优势领域。很可惜,司马懿是一个与诸葛亮等量齐观的谨慎者,他决不会因为主观情绪,就抛弃客观优势。
发布于 2024-05-04 21:15・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仙气工程师 - 2 个点赞 👍
确实没有攻城能力,蜀中不管造多少攻城器,都没办法带出来,能用的只有现地砍树造的云梯。按三国时期的战例,想早点攻下来只有断粮一途。
事实上三国时期就是守强攻弱,大城打一两年的比比皆是。
发布于 2024-05-04 18:31・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copysword - 2 个点赞 👍
整得像司马懿是进攻方一样,诸葛亮主动进攻,结果只能寄望于对方犯蠢,连送女人衣服这种低级激将法都用出来了可见没招。
不然按蜀粉的理论,刘备据险而守,死活不下去和曹操打野战,看来汉中之战是刘备输了。
发布于 2024-05-03 15:24・IP 属地云南查看全文>>
唔哈哈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上官贺拔 - 1 个点赞 👍
这么说,理论上没问题。
但打仗要考虑性价比。
攻城对人物财的损耗太大,不划算。
不过按照许多无脑粉的逻辑,司马懿坚守不出,是被诸葛亮打怕了。
同理,诸葛亮没有攻城,是被司马懿强大的防守能力震慑到了,自知无胜算。
PS:坚守不战是曹魏高层战前就定下的策略,不是被打怕了,详见《三国志.明帝纪》:
是月,诸葛亮出斜谷,屯渭南,司马宣王率诸军拒之。诏宣王:“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
发布于 2024-05-08 08:18・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虚到爆 - 1 个点赞 👍
谢邀:当两军实力相当,势均力敌时,兵力不战绝对的优势时,强攻营寨,会伤亡巨大,难以获胜。诸葛亮非常会用兵,但兵员数量上,并不站绝对优势。所以说,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就难以获胜。诸葛亮用激将法,让信使,给司马懿送女人衣服,进行羞辱。司马懿不敢出战,使出缓兵之计…惧不出兵。
为什么说诸葛亮要决战,司马懿要坚守?说到底是军事实力和粮草实力决定的。诸葛亮虽然是有粮草,但运输困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论排兵布阵,指挥拼杀。诸葛亮多次战胜司马懿。然而,战争是综合实力的较量。司马懿的粮草更多,更能打持久战。诸葛亮出祁山,攻魏时。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来信,问前线军情。司马懿回信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率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常以粮少为恨。所以,司马懿升为丞相军司马时,建议屯田,解决粮食问题。他向曹操建议说(自古两军作战,从表面上来讲,看似两军将士厮杀,生死成败讲的是智勇双全,排兵布阵,然而,从背后来看,两军对垒作战,真正打的是粮草和民心)。他的建议,得到了曹操的采纳。
司马懿的家乡在汉河内温(现在的河南省焦作市温县招贤乡,东招贤村人)。司马懿高祖,司马钧为汉安帝时征西将军,曾祖父,祖父都是太守。司马懿从小就深受影响,知道粮草的重要性。司马懿家族非常重视屯积粮食。我们看看司马懿家族是用什么屯积粮食,争霸天下的。(
图)
四层通体彩绘陶仓楼,(东汉),2oo9年焦作市,待王乡白庄出土。
五层彩绘陶仓楼,(东汉)丨g88年,焦作市,待王乡白庄出土。
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东汉),2oo8年,焦作市李河墓群出土。
这些是焦作市出土近2oo件,众多陶仓楼的典型代表。它高大雄伟,设计合理,结构严谨,彩绘丰富,是汉王朝高超建筑技术的真实写照,是研究大汉帝国发达的农业,建筑业的实物资料。司马懿家族,就是在这里,屯积粮食,争霸天下。最终取得成功。
司马炎受魏禅,当上皇帝后。尊号司马懿宣皇帝,称其陵墓高原陵,庙号(高祖。)
司马懿祖茔,位于,焦作市温县番田镇,三陵村西。三座陵墓呈(品)字型排列,风水大师说,这是风水宝地。
发布于 2024-05-05 10:25・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温文 - 1 个点赞 👍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对峙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当司马懿选择坚守不出时,诸葛亮似乎陷入了困境,这让一些人产生了“诸葛亮没那个能力强攻营寨把司马懿抓出来”的看法。然而,这种观点是片面且不准确的,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司马懿的坚守战术并非毫无道理。司马懿作为曹魏的重要将领,他对战争局势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深知蜀军远道而来,补给困难,难以长期维持高强度的作战。因此,通过坚守营寨,他可以消耗蜀军的精力和物资,等待蜀军出现破绽或自行撤退。这种战略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对双方实力和形势的准确判断。
其次,蜀军面临的困难也是不可忽视的。诸葛亮北伐时,蜀军需要穿越崇山峻岭,长途跋涉,这不仅增加了行军的难度,也使得补给线拉长,补给变得更加困难。强攻司马懿的营寨意味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可能会导致蜀军的兵力和物资遭受重大损失。而且,司马懿的营寨防御工事坚固,强攻并非易事,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牺牲。
再者,诸葛亮并非没有尝试过各种策略来打破这种局面。他运用智谋,多次设计诱使司马懿出战,但司马懿谨慎稳重,不为所动。诸葛亮也曾试图通过断其粮道等方式来逼迫司马懿出战,但司马懿也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使得诸葛亮的计划难以奏效。在这种情况下,强攻营寨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反而可能会使蜀军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
此外,我们不能忽视双方将领的军事才能和智慧。诸葛亮被誉为智慧的化身,他在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才能。他深知战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会轻易采取冒险的行动。而司马懿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善于洞察形势,把握战机。在与诸葛亮的对峙中,他展现出了顽强的防守能力和灵活的应对策略。双方将领之间的智慧较量也是导致这种局面难以打破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战略层面来看,战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仅仅从单一的行动或结果来判断一方的能力。司马懿的坚守是一种战略选择,而诸葛亮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也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杰出人物,各自有着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我们应该以客观、全面的视角来看待他们之间的较量,而不是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某一方。
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到历史背景和当时的具体情况。三国时期是一个战乱频繁、形势复杂的时代,各方势力相互角逐,战争的胜负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峙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较量,更是两个势力之间的博弈。每一个决策和行动都要考虑到全局的利益和形势的发展。
总的来说,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难以破局,并不是因为诸葛亮没有能力,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这种局面的形成是双方实力、战略、形势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应该以更加客观、理性的态度来认识和理解这段历史,尊重历史事实,避免片面的解读和评价。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闪耀的星辰,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和敬仰。
发布于 2024-05-05 08:49・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51回家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龙啸苍穹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北冥无鱼 - 0 个点赞 👍
主要是受地理环境的限制,从益州出发运输粮草到凉州,交通极为不便,路上消耗太大,能够支撑诸葛北伐的时间,最多一个月左右,所以当时曹魏对蜀汉的防御策略就是“坚壁清野,固城而守,待蜀汉粮尽自退”。
司马懿到了壅凉,坚决贯彻这一战略方针,曹魏生怕司马懿把持不住,还特意拍了监军时刻提醒他。其中最著名的名场面,要属辛毗手持苻节立于营门,喝止了被女装气昏头脑,失去冷静的司马懿。
而蜀汉这边,若是强行攻坚,损失必然巨大,能成功则罢,若不能成功,就蜀汉的那点家底,这损失是诸葛亮不能接受的。这样也就能解释诸葛亮为什么一直都是小心谨慎,不愿意冒险了。
发布于 2024-05-03 10:58・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海棠春坞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任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