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公司每月发的工资好像很大一部分都用来支付我们的精神损失费,配合表演费、忍气吞声费和委屈费,反正每天到公司都丧得不行,满脑袋想的都是赶紧下班,下班之后的我才是真的。
仔细想想,几十年前我们的父辈工作时肯定也不是一帆风顺,也会受委屈啊,但为啥他们还是整体干劲十足,没像我们这样普遍存在消极情绪呢?

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比以前懒吗?当然不是。我认为这很大程度在于父辈那个年代比我们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希望。在他们那个年代,经济高速发展,未来可期。
苦点累点没有关系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但到我们这代可就不一样了,你一分耕耘,老板一分收获,累死累活你也只能拿份勉强糊口的工资,看不到任何翻身的希望,那你喜欢上班就见了鬼了,我们总能忍受当下的很多痛苦,但就是无法忍受一个看不到希望的未来,大家说是不是这样?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
1、“认真敷衍工作”
工作中容易痛苦的人都是责任心过剩的人,他们追求尽善尽美,每件事都操100个心,容易把自己绷得太紧。
适度放松,时而敷衍,"嘴上一套行动一套",以自己的节奏为主,懂得蓄力才能更好地发力。
2、巧妙地装聋作哑
在职场,并不需要溜须拍马,所谓的EQ也不是油嘴滑舌,而是懂得在适当的时刻做正确的事情,让自己舒服,也让别人放心。
俗话说:沉默是金。装聋作哑有时候可以保护自己,而既能巧妙地装聋作哑,又能时时保持耳聪目明,才是真的厉害。
3、别在工作中寻找意义
人生的意义不是只有通过工作才能找到,我们的生活、家庭、子女、父母、友情都能成为为我们交付意义的渠道。
工作是我们的手段、生活才是我们的目的。如果一味追求"工作的意义"、在意领导的批评、同事的评价而让自己陷入精神内耗,丧失享受生活的乐趣,未免得不偿失。不在工作中寻找意义,人生的意义才会更丰富。

4、远离职场无效人际
无效人际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财富,我们需要结交的是那些有内容、有真才实学、能给我们带来经验,帮助我们不断提升的人。
而那些只是胡吃海喝、饭饱酒足之后留下了联络方式,却成为手机里安静躺着的一串串数字的人,只是在消耗我们的精力。
5、在乎自己的感受
工作中一定会有负面的情绪,不管是来源于工作本身还是同事关系,当情绪铺面而来时,醉好的回应便是直面它,接纳它,只有从心底接纳了,才能任他随风去,而后,与之和解。

6、保持好奇,保持学习,持续成长
如果你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我建议可以灵活使用你的时间,在工作的间隙,给自己找点感兴趣的事做,比如下载一些电子书,这些在职场利用碎片时间就可以做的事儿,却能带来很多帮助。
对事物保持好奇,多多尝试,拥有一个持续学习的能力,才能持续成长,只有足够强大,我们才能够拥有自我选择的权利。
最后,还是希望各公司单位,多关注一年轻人的生活和动态,多提供一些帮助,毕竟现在的年轻人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