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莫言对中国文学有什么贡献吗?

帝王蟹
1个点赞 👍被封锁的答案


逼乎是我见过的二极管思维最为极端之地,尤其在文科领域,一言兴,一言废,比比皆是。

如果大家看逼乎的问答比较多的话,方方[1]、莫言在逼乎就是人见人烦,狗见狗嫌的两个当代作家;这两个作家在逼乎er眼中几乎就是当代汉奸的典型了。

这些高屋建瓴、旗帜鲜明的答案,它们妙就妙在答题者既不了解莫言和方方的生平与身世,更没有认真阅读过哪怕这两个作家任意一篇代表作。


说实在话,我是不喜欢看莫言作品的,过于浮夸的联想和十分畸拗的造词,无法让我产生认同感,只是觉得他的作品很造作但有分量。

同时期,和莫言写作风格类似的作家有残雪、马原等,当年特地给他们取了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名词,以之平行的是“后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前者以《印象人生》《风景》《一地鸡毛》等作品为代表,后者以《你别无选择》《无主题变奏》等作品为代表。加上现实主义的《人生》[2]《平凡的世界》《高山下的花环》《今夜有暴风雪》[3]等,及游走各种风格间的张承志、张贤亮、迟子建、铁凝、王安忆等著名作家及大佬王蒙,这些作家形成八十年代中期短暂[4]的文艺繁荣。


莫言最初被大众所知,是张艺谋《红高粱》电影引起巨大争议之时。我依然记得电影中村民被日本鬼子扒皮的血腥镜头(这是我立誓不买日货之由来)。电影和小说在当时都有很多人喜欢更有很多人反对,就如一盘菜,倘如赣菜一般辛辣,那肯定喜欢者赞不绝口,不适者抱怨连篇。在电影的影响下,我去看了《红高粱》原作,顺便看了《红蝗》和《红萝卜》,诡异的风格让我无所适从(简单说,就是我看不懂),既没有喜欢上这个作家,但也不反感。

莫言被大众所熟悉是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莫言是第二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5],获奖之日,我非常诧异,为什么不是王蒙大佬,或者王安忆、铁凝,而是我并不喜欢的莫言呢?当时的逼乎那叫一片欢腾,仿佛中国文学就翻身解放了一般,我的诧异没有任何人看见。

从去年开始,逼乎突然风格大便,莫言居然转眼成为了”公知“之一,其某段言论和诺奖感言被众人深耕细作,扒拉了个底朝天,一个退役军人在大众口中快成了卖国贼。妙哉,逼乎!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自己思索,无非两个原因:

  1. 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对于中国人很拗口,但经过翻译之后,对于拉丁语系而言,可能就是一篇辞藻优美的文章;它们显然会更能打动诺奖评委会;
  2. 出于现实主义的思考,对人性的批判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揭露劣根性的作品,虽然不符合儒家”为尊者讳“的传统观念,但对于好盯无缝之蛋的异国他乡,绝对是一道新鲜的甜点。

但是我们不能倒因为果的推论,莫言是因为恨中国而得到的诺贝尔文学奖。恰恰相反,在莫言的作品中(虽然我看得很少,至少看过!),我看到的是更多怒其不争的恨,骨子里那种渴望太平、守着老婆孩子三分地的朴素中国老百姓思想随处可见。


莫言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尝试学习异域风格的作家,成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虽可能不是中国文学的光荣,但更不可能是中国文学的耻辱。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化,是她历经千年对外在文明兼收并蓄的结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中华文明立命安身之本。莫言学习西方的写作风格,让外人更加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学,不曰无功,安能有过?


胡说八道一通,始终没说”莫言对中国文学有什么贡献吗“这个题目。最后,咱们回归知乎传统:

问:莫言对中国文学有什么贡献吗?

答:

莫言作为我国八十、九十年代的著名作家,与当时诸多年轻作家一起,探讨中国文学发展之路,尝试学习西方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并写作了《红房子》《红高粱》《丰乳肥臀》《檀香刑》等作品,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写作手法比较晦涩,部分文字在群众间产生了一定的争议。
莫言出身农村,描写百姓对食物的渴求十分真实,对过往事实的叙述容易导致读者阅读的罪恶感,这是他的作品在中国不太流行的原因之一。

参考

  1. ^不要在这个话题下讨论,回旋镖太多。
  2. ^这是典型的”伤痕文学“代表作。
  3. ^这是被逼乎诟病的”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
  4. ^自行思索为什么是”短暂“,课后作业。
  5. ^第一个是谁,自行查阅资料。
编辑于 2024-04-22 11:26・IP 属地江苏
狂歌痛饮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