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答问题:正常,太正常了。
从我们家孩子的成长线看,泛泛的交际圈既无必要,也不影响身心发展。你的孩子比我女儿当年好多了,女儿当年一般只有1个好友,还是断断续续的,偶尔能有2个,完全不影响她现在为人处事上的成熟自信:
前段时间因为她工作文章里的一张图片,被职业维权的盯上并告上法庭。我们收到起诉书后,她从容不迫:仔细研究起诉书,检讨文章的不足之处;然后寻找律师咨询,网络收集相关案例,和法院保持沟通,有困难和我们商量,有进展和我们通报。发现对方是投机性维权后,她整理了有效的图片证据和文字说明提交到法院。最终,对方撤诉。在这个过程中,她的办事能力、沟通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让我和孩子妈妈刮目相看。
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主要是家庭,学校里泛泛的交际圈没什么用,或者说根本不需要。你的孩子有几个要好的朋友已经说明人际关系不错。
个人的一点经验供参考:
1、客观了解孩子天性。天性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步显现的,在陪伴过程中要花心思了解,不必勉强改变。女儿属于相对内向非活泼主动型,小举一例:小时候她对一家设计公司摆在大厅的假山和流水造型很喜欢,往返学校路上时常让我停车远远欣赏,我说你可以进去好好看,她觉得不好意思,我说我陪你一起进?她摇摇头。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她有点敢了,又建议她进去观赏,她略犹豫后,终于慢慢地走了进去,开开心心看了个够。
2、倾听和耐心。她经常说起和同学的各种交往之事,和谁闹矛盾啦,谁又不理她啦,她因为什么事讨厌谁啦等等,我们都认真倾听,而且通常在一边吃饭或喝茶时,孩子会特别放松。让孩子先有情绪的出口很重要。之后我们也很少居高临下的评判,等她平静下来了,再适当提些建议。
3、专业支持。一些大的交往矛盾案例,我们会详细问整个过程,双方的原话是怎样的,情绪是怎样变化的等等。然后再从心理学方面慢慢和她分析讨论,比如从情境角度、从认知角度、从动机角度,她逐步就知道怎么思考一件事情,怎么从行动上处理一个事情。
4、无条件陪伴。很多情况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但会让她看到我们和她一起想办法,无条件提供环境和情感支持。孩子有了底气,总会自己找到办法。
5、具体情境中充分锻炼。一个是她自己的事情尽量让她自己做;一个是她想做的事尽量支持,在行动中成长。她高二时,想独自去上海参加她喜欢的一个国外演员的见面活动。我俩知道她的能力没啥问题,就让她写个详细的行程说评估看看。行程、花销、住宿等各要素她都写得清清楚楚,就让她去了。在上海期间,她凭借随机应变和团队协作能力,目标一一实现,每隔段时间还告知我们情况,完全无需我们担心。
温暖陪伴,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