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 50 家企业修正业绩预告,多家上市公司业绩「大变脸」,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反映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近日,鸿博股份发布业绩修正公告,业绩由盈转亏。针对此事,监管火速出手,鸿博股份连收警示函和关注函。事实上,上述业绩“变脸”的现象并非个案。据大河财立方记者不完全...
- 36 个点赞 👍
这是A股市场常见的操控股价手法,老股民都应该很熟悉了
就是提前先公布一个很好看的业绩,上市公司配合主力拉升股价,然后吸引散户买入
到快要到公布业绩的时候再重新修正,说自己预估错了,自己激进了,给投资者道个歉
然后股价大跌,出货成功,把散户套牢,这种手法太常见了
关键就是大家不能买自己不熟悉的股票,你都没有了解清楚的股票
他说自己业绩大幅增长,你就相信?
行业你先有个大概的了解,对企业也有个了解
其实就大概明白企业业绩怎么样,不可能说行业一塌糊涂
企业产能过剩,没有什么特点,查看各种数据,销量都是下滑的
他可以业绩大幅增长,这肯定有猫腻的,如果你提前做了这些工作
你就不会被这些手法蒙骗,但你如果只看上市公司公布的这些内容,那肯定是踩雷概率很高
包括财务报表,其实很多都有作弊的,都是有修饰的
很多公司严重财务造假都是很久以后查出来的
所以财务报表不能100%相信,而是结合自己调研清楚的行业和企业,去查看
去验证自己的一些分析判断,不能完完全全相信企业给你的这些数据
这样才能减少踩雷的可能性
截至4月17日,今年已有近50家上市公司对业绩预告进行修正,其中超40家企业下修业绩数据
一些公司的业绩发生大变脸,这些上市公司业绩大变脸的原因五花八门
对于这样的行为也应该严肃处罚
还有就是IPO方面的业绩变脸
很多IPO上市前几年业绩做的非常好
然后上市就可以多圈钱,上市以后业绩马上下滑
股价从上市以后一直下跌,坑了很多投资者,这种IPO并不少见
比如说下面这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5年+从股市搞走5个多亿
从17年左右上市的,一上市就开始财务造假,还在不断的融资搞钱
IPO融资了2个多亿,后面一直财务造假还继续融资了3个多亿
最终问股市融资了5.6亿,才分红了1亿多
最终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处罚,最终还是股市和投资者遭殃
这样的企业为什么要让他上市?
IPO的利益链爆出来的问题真的越来越多了
如果不严查,真的很麻烦,关系到A股未来长期的健康,和千千万万投资者的账户
大家可以看看,这个公司的财务报表,在上市之前就是赚钱了
一上市就开始连续亏钱
17年上市,18年开始财务报表连续亏钱
而且财务报表19年开始就是保留意见
说明就是有问题,但还是让他存在了这么久
还继续融资了几波钱
这种上市公司太多了,都是那种上市之前2-3年把财务报表搞好看
然后就可以多融资,上市以后就财务报表出问题
一直拖到退市
这不就是来A股走个过场
最终把钱带着了,给股市带了各种麻烦
这企业的股价上市以后差不多就是最高点,之后就一直跌
50多跌到1块钱以下,这样的企业真的不应该上市的
这种企业的存在对投资者非常不负责任
目前这个公司已经宣布退市
他财务造假的方式包括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
1,未及时对已终止的设备销售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并通过签署虚假委托付款协议的方式抵消虚增收入引起的往来款项
2,未及时对已竣工结算的项目进行会计处理,并通过签署虚假委托付款协议的方式抵消虚增收入引起的往来款项
3,使用无商业实质的验工计价凭证确认工程进度,并通过签署虚假债权债务转让协议、委托付款协议的方式,隐瞒虚增收入的情况
在2017年用以上方法虚增营业收入34,739.80万元,虚增利润11,801.65万元
相当于当年70%利润都是假的
后面每年都差不多,就是财务报表都是假的
所以其实很多上市公司业绩有问题,存在财务造假的情况,次新股和很多垃圾股是这方面的重灾区
当然也不乏一些白马股也出现过业绩暴雷的情况
所以投资者能做的就是不要乱买个股,没有搞清楚的行业,企业不要去投资
要有原则底线,实在想投资股市,又没有什么了解的企业,可以通过指数基金投资
不要乱买股票,会让你少亏很多钱
发布于 2024-04-18 20:35・IP 属地江西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阳光下的沈同学 - 2 个点赞 👍
现在业绩大变脸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索赔的
我就给各位踩坑的朋友提供一些索赔方法
具体索赔方式包含三种,证监会举报、民事调解和公诉,这三种方式我推荐各位都去走一轮,一般能双方直接协商解决的就协商,因为这种速度最快,最后才走公诉路线。
1、证监会举报:http://fwpt.csrc12386.org.cn/app/nt/index.jsp 直接打电话给12386或者登陆上面这个网站举报,陈述事件就行,最后的需求写索赔金额;
2、证券业协会协商索赔:http://www.sac.net.cn/hyfw/zqjftj/zxsq/ 这个我不确定是否有效,但最好还是填一下,万一能行呢,这个速度应该会最快;
3、第三个就是公诉,就是一堆人一起找个律师,这个我推荐直接去同花顺上搜索“维权平台”登记,人越多越好,同花顺平台大,分摊价格更便宜。这个方式成功率还是挺高的,超过90%的维权都成功了,一般上午填写之后,下午就会受到律师的短信。
整体来看,现在证监会比较总是投资者索赔这一项,速度明显比以前快了很多,一般2个月——半年之间就解决了,不再像以前一样动不动就两三年。这点必须点赞。
另外,再说一下这种一般是谁赔偿,是公司赔,公司违规操作导致的财务变脸,本质上属于财务造假一类,公司的违规操作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理应由公司或者相关高管赔钱。
编辑于 2024-04-18 11:12・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凌乐 - 2 个点赞 👍
近日,鸿博股份发布业绩修正公告,业绩由盈转亏。针对此事,监管火速出手,鸿博股份连收警示函和关注函。
事实上,上述业绩“变脸”的现象并非个案。据大河财立方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7日,今年已有近50家上市公司对业绩预告进行修正,其中超40家企业下修业绩数据,部分企业出现业绩“大变脸”。
近50家企业修正业绩预告,“高估”业绩为普遍现象
距离年报披露的截止时间越来越近,不少上市公司在这个时间段露出“真面目”,对业绩预告进行修正,一些公司的业绩甚至发生“大变脸”。
据大河财立方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有超40家企业“高估”业绩,并在业绩修正公告中进行不同程度的调减。具体来看,誉衡药业、广康生化、英飞特、北方长龙等多家企业下调业绩数据。
此外,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一些企业的业绩情况发生180度大转弯,从盈利转为亏损,包括超卓航科、中环海陆、平治信息等多家企业。其中,超卓航科由于5995万元存款被划转相关的刑事案件尚在侦查过程中,具体可收回金额尚不能确定,拟对上述5995万元全额确认为损失,此次修正导致超卓航科2023预计归母净利润从盈利2400万元至3000万元,变为亏损2995万元至3800万元;中环海陆预计归母净利润从盈利310万元至460万元修正为亏损2500万元至3400万元。
大河财立方记者梳理发现,这些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原因五花八门。其中,计提减值、调减收入是两大主要原因。例如,卓郎智能修正业绩后盈利大幅缩水,归母净利润从6000万元至1亿元修正为3000万元至4000万元。卓郎智能表示,业绩修正的原因在于公司补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导致税前利润减少约5000万元;广康生化、东方国信、澄天伟业、通灵股份等企业在不同程度上计提资产减值。
此外,调减收入也是多家企业业绩出现“变脸”的重要原因。具体来看,铁岭新城将2023年混塔业务的收入确认方式由“总额法”调整为“净额法”,并将该收入在营业收入中予以扣除。此外,民德电子、神思电子、东华测试等公司也因为收入确认方法调整导致业绩出现变脸。
除了多数企业下修业绩数据,也有极少部分企业向上调整业绩。例如,*ST豆神将预计亏损3.2亿元至3.8亿元,修改为盈利2870万元至3430万元;九州一轨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从100万元至800万元修改为1181.7万元。
业绩预告及修正引发监管关注,部分企业面临退市风险
随着监管日趋严格,一些业绩变脸的企业引发监管关注。据大河财立方记者不完全统计,丰华股份、华嵘控股、ST富润等企业收到上交所针对业绩预告发布的监管函或问询函。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年审会计师对鸿博股份收入确认并不“认账”,鸿博股份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营业收入从8.5亿元至9.98亿元修正为5.9亿元至6.5亿元;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由盈利3740万元至5610万元修正为亏损5000万元至5800万元。
对于业绩大幅“变脸”的具体原因,鸿博股份称,英博数科于2023年开展与北京京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北京京能”)就智算中心建设设备采购的合作,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就上述合作项目公司已收到北京京能支付的首笔合同款49984.1万元,公司已交付了部分设备并取得阶段性设备验收确认单。而负责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公司应在该项目所有设备交付并完成最终部署后方可确认收入,相关收入在营业收入中予以扣除。因此,公司对业绩预告中的财务指标进行更正。
4月15日晚间,鸿博股份相继收到了福建证监局的警示函和深交所的关注函。警示函指出,鸿博股份业绩预告修正公告较原业绩预告存在重大差异且盈亏性质发生变化,涉嫌违反相关规定,故对鸿博股份董事长倪辉、财务总监浦威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深交所后续将对公司及相关当事人启动纪律处分程序。
此外,不少企业由于业绩持续低迷,已在退市的边缘徘徊。铁岭新城、ST中利、ST富润、科新发展等企业因触及不同退市指标,而在业绩修正公告中披露退市风险警示。
ST中利表示,经过业绩预告修正后,预计公司2023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亏损0万元至6亿元。根据上市规则相关规定,在2023年年度报告披露后,若公司2023年度期末经审计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股票交易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月15日,ST富润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更正及致歉公告,其2023年度营业收入经更正后为9350万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约为7290万元。ST富润表示,若会计师年度审计结果为公司最终扣除后的营业收入小于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准)为负,公司将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情形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业绩预告失准,上市公司需提升信披准确性
针对业绩预告修正前后财务数据相差较大甚至变脸情况,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研究员肖玉航向记者表示:“正常来讲,上市公司披露的业绩预告,相较于实际数据不会变化特别大。但实际上,一些企业在年度业绩预告中表现盈利,时隔三个月突然又修正业绩,宣布亏损。这可能存在信批违规、财务操纵等问题。”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张琦告诉记者,上市公司进行业绩修正存在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可能包括市场环境的变化、行业发展趋势的波动、公司经营策略的调整、突发事件的影响等,而主观因素可能涉及公司内部管理问题、信息披露的不规范,甚至故意调整业绩以迎合市场预期或达到某些特定目的。
“业绩变脸现象本身并不直接意味着操纵股市或存在虚假陈述等问题,但如果业绩变脸伴随着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准确或故意延迟披露等行为,则可能涉嫌违反证券法规。”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
如何提高信披质量,让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更具参考性和准确性?张琦表示,首先要加强信息披露监管。监管机构应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更加详细、透明的业绩预测依据,确保业绩预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次,应提高违规成本,对于故意发布虚假业绩预告的公司及其相关责任人,监管机构应依法予以严厉处罚,包括但不限于罚款、市场禁入、刑事责任追究等。
此外,张琦表示,还应强化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保荐机构等的“看门人”责任,要求其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和业绩预告进行严格审核。同时,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增强投资者对市场风险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投资者对业绩变脸风险的认识,引导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减少因业绩变脸而产生的市场波动。最后,要强化内部控制,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规范财务报告流程,确保业绩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也是从根本上减少业绩变脸现象的关键。
大河财立方 见习记者 史冰倩 实习生 蓝晓宇
责编:陈玉尧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发布于 2024-04-18 09:42・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大河财立方 - 1 个点赞 👍
近50家企业修正业绩预告,其中多家上市公司业绩“大变脸”,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从鸿博股份的案例可以看出,业绩预告的大幅修正不仅影响了公司的市场信誉,还可能对投资者造成误导,引发监管层的关注和处罚[1][3][9]。这种情况下,监管部门迅速出手,对相关公司及其高管发出警示函和关注函,要求其认真吸取教训,及时整改[1][7][9]。
这一现象反映出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部分上市公司在业绩预告发布时存在不严谨性,可能导致不同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市场波动风险[23];二是业绩预告的频繁修正可能反映出公司内部管理、信息披露审核制度等方面存在问题,如企业治理失效、经营活动无法产生持续的现金流、经营策略不当等[8][18];三是监管新规下,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应对年报披露季的压力,匆忙进行业绩预告的“打补丁”,反映出部分公司在遵守规则方面的不足[19][27]。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包括:
- 加强上市公司内部管理,完善信息披露审核制度。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确保业绩预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因业绩预告不当而损害投资者利益[8][18]。
- 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对业绩预告频繁修正或修正幅度较大的上市公司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发出警示函、关注函等方式,要求公司解释业绩变动原因,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1][7][9]。
- 提高透明度和公开性,鼓励上市公司与投资者进行有效沟通。上市公司应及时、准确地披露业绩预告修正信息,与投资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25]。
- 强化会计师事务所的作用,确保财务报告的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应发挥关键作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评估,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26]。
总之,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的频繁修正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上市公司、监管部门、投资者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从源头上提高业绩预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投资者权益。
近50家上市公司修正业绩预告的具体案例有哪些,以及这些公司的业绩“大变脸”是如何发生的?
近50家上市公司修正业绩预告的具体案例包括ST中捷、欧菲光和贝因美等。ST中捷在2022年预计盈利450万元至670万元,但修正后预计亏损4亿元至4.2亿元[32]。欧菲光和贝因美则是近年来业绩预告“变脸”的典型案例[33]。这些公司的业绩“大变脸”主要是由于经营业绩的突然变化,导致投资者措手不及[36]。例如,一些公司在前三季度经营业绩看似正常,但最终年度整体业绩却突然“变脸”[36]。此外,还有公司因违反业绩预告的相关规定而进行修正,或是因为工作失误等原因[39]。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的大幅调整。
监管部门对业绩预告频繁修正的上市公司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效果如何?
监管部门对业绩预告频繁修正的上市公司采取了包括修订披露规则、加强监管力度等措施。具体来说,深交所2022年修订版上市规则删除了季报强制预告规则,只要求年报和半年报有条件强制预告,并新增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指标的披露和修正要求,以及三类需进行业绩预告的情形[41]。此外,监管新规下,临近年报“交卷期”,一批上市公司忙着为先前的业绩预告“打补丁”,显示出监管加码的效果[44][45]。
效果方面,这些措施促使一些上市公司为先前的业绩预告进行修正,如棕榈股份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净利润亏损将扩大至7亿元至8.8亿元,公司原先预计2023年净利润亏损区间是4亿元至5.2亿元[42]。这表明监管措施对于提高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效果。然而,也有报道指出,由于会计核算不准确等原因,近50家公司收到监管函,说明尽管有监管措施,但仍有部分公司的业绩预告存在重大差异[47]。
监管部门通过修订披露规则和加强监管力度等措施来应对业绩预告频繁修正的问题,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上市公司修正业绩预告,提高了其准确性。然而,仍有部分公司因会计核算等问题而未能准确披露业绩预告,显示出监管仍需进一步加强。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审核制度存在哪些问题,导致业绩预告频繁修正?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审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导致业绩预告频繁修正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业绩预告不符合规定:部分公司修正业绩预告的原因是之前的业绩预告不符合交易所的规定。例如,根据交易所最新修订的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等规定,业绩预告中预计业绩变动范围的上限和下限的变动幅度比值不得超过50%,一些公司因此予以修正[48]。
- 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真实: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方面存在问题,包括文字叙述造假和数据造假,这些问题在招股、注册、重大事件公开等活动中尤为突出[49]。
- 信息披露文件内容存在重大缺陷: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信息披露文件内容可能存在重大缺陷,如内容表述不清、逻辑混乱,严重影响投资者理解和审核工作开展[51]。
- 信息披露、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拒不改正:沪深交易所新增了“信息披露、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拒不改正”作为退市新规征求意见的一部分,这表明信息披露的重大缺陷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52]。
- 业绩预测差异的原因多样:业绩预测差异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宏观调控的持续影响,如工程机械市场需求下降幅度大[53]。
- 管理存在问题:频繁对业绩预告作出修正,可能反映出公司管理存在问题。频繁的“变脸”不仅不利于公司信披的真实性考虑,外界也很难不去猜测是否是公司管理存在问题[55]。
- 工作人员未能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与复核:正业科技对业绩修正原因进行了说明,指出相关工作人员未能对预期信用减值测试、资产减值测试、商誉减值测试开展深入细致的分析与复核,导致对计提预期信用损失的判断出现错误[56]。
- 信息披露违法违规:2023年有大量A股上市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这也反映出信息披露审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57]。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审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业绩预告不符合规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真实、信息披露文件内容存在重大缺陷、信息披露和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拒不改正、业绩预测差异的原因多样、管理存在问题、工作人员未能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与复核以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等方面。
如何加强上市公司内部管理,完善信息披露审核制度?
加强上市公司内部管理,完善信息披露审核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加强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的监管:根据财政部、证监会的通知,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检查,重点关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信息披露情况以及重大缺陷的整改情况[58]。这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 推进公司治理现代化:参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任务,上市公司应全面推进公司治理现代化,提升公司治理效能[59][60][61]。这包括优化股东和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积极引入机构投资者等措施[62]。
- 提升董监高的履职能力:中国神华的做法表明,高度重视公司治理工作,全面细致开展董监高履职服务,推进“关键少数”履职能力提升是十分必要的[63]。此外,构建科学的独立董事结构,完善独董沟通机制,发挥独董作用也是提升公司治理的重要措施[64]。
- 倡导和学习最佳实践案例: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市场上的最佳实践案例,为上市公司提供示范和引导[66]。同时,组织相关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如“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培训班”,分享内控管理、ESG实践等方面的经验[65]。
- 完善信息披露要求和审核透明度:在全面注册制下,对统一审核制度、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要求、压严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提升审核透明度等方面进行了专门要求[67]。这意味着上市公司需要更加严格地遵守信息披露规则,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加强上市公司内部管理和完善信息披露审核制度,需要从加强内部控制监管、推进公司治理现代化、提升董监高履职能力、倡导和学习最佳实践案例以及完善信息披露要求和审核透明度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
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如何确保财务报告的质量,减少业绩预告的不准确性?
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确保财务报告的质量,减少业绩预告的不准确性,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 建立和维护质量控制制度: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对财务报表审计实施的质量管理》[70],会计师事务所需要设计、实施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以提供合理保证。这包括建立和保持质量控制制度(政策和程序),确保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按照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职业准则进行工作。
- 质量控制制度和项目组的角色: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对财务报表审计实施的质量控制》应用指南[72],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建立并保持有关审计业务的质量控制制度,规定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这意味着从项目组到整个事务所层面,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来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 持续的培训和发展:为了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培训和发展计划[74]。通过持续的学习和技能提升,审计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估财务报表中的复杂信息,从而减少业绩预告的不准确性。
- 评价财务报表的充分披露: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73],注册会计师需要评价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以使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这有助于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靠性,进而减少业绩预告的不准确性。
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建立和维护质量控制制度、强化项目组的角色、持续的培训和发展以及评价财务报表的充分披露等措施,确保财务报告的质量,减少业绩预告的不准确性。
相关事件
事件名称 事件时间 事件概述 类型 鸿博股份业绩预告大幅修正 2024年1月11日至4月16日 鸿博股份将2023年业绩预测从盈利调整为亏损,引发市场关注和监管机构的警示。 公司业绩变动 监管机构对鸿博股份发出警示函和关注函 2024年4月 监管部门针对鸿博股份业绩预告的大幅修正,向其及相关人员发出警示函和关注函。 监管行动 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变脸”现象普遍 2023年至2024年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修正了业绩预告,出现由盈利变为亏损的情况,引起市场和监管层的关注。 市场现象 业绩预告修正原因分析 不特定,涉及多个时间点 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修正的原因包括经营情况变化、审计与内部核算差异、具体项目收入确认延迟等。 原因分析 监管新规加强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管理 不特定,提及于2024年4月 随着监管新规的实施,加强了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管理,提高了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 政策调整 相关组织
组织名称 概述 类型 鸿博股份有限公司 一家业绩预告从盈利变为亏损的上市公司,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和警示。 上市公司 福建证监局 对鸿博股份及其董事长倪辉、财务总监浦威发出警示函的监管机构。 政府/监管机构 深圳证券交易所(深交所) 启动了对鸿博股份公司的纪律处分程序,并向其发出关注函。 金融/证券交易 英博数科 鸿博股份全资子公司,涉足通用人工智能(AGI)算力业务。 科技/人工智能 北京京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鸿博股份与之合作的项目中,部分收入被推迟确认。 能源/国际控股 上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对鸿博股份2023年度业绩预告修正进行预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审计服务 相关人物
人物名称 概述 类型 倪辉 鸿博股份的董事长,收到福建证监局的警示函。 企业高管 浦威 鸿博股份的财务总监,同样收到了监管机构的警示函。 企业高管 参考资料
1. 上市公司"业绩变脸",一夜之间由盈转亏,监管警示函紧急下达! [2024-04-16] 2. 证券日报:上市公司业绩"变脸"不能"一变了之"_财经上下游_澎湃新闻-The Paper [2023-02-16] 3. 如何理解鸿博股份2023年业绩修正公告 $鸿博股份(Sz002229)$ 鸿博股份有限公司的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显示,公司由最初预测的2023年 ... [2024-04-13] 4. 监管加码新规发威一批上市公司为业绩预告“打补丁” - 新浪财经 [2024-04-18] 5. 鸿博股份业绩预告大变脸被追责扣非连亏6年靠AI业务难翻身 - 财经 [2024-04-18] 6. 突发!算力大牛股内部纠纷升级! - 东方财富 7. 鸿博股份业绩预告“变脸”引发关注受损投资者或可索赔 - 证券之星 [2024-04-18] 8. 14家公司年报业绩"变脸" 背后原因五花八门 - 21经济网 [2023-02-16] 9. 鸿博股份(002229.sz)业绩大幅修正,深交所发函警示|界面新闻 10. 上市公司“业绩变脸”,一夜之间由盈转亏,监管警示函紧急下达! - 网易 [2024-04-16] 11. 业绩预告“大变脸” 鸿博股份连收监管警示函 - 搜狐 [2024-04-16] 12. 近 50 家企业修正业绩预告,多家上市公司业绩「大变脸」,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反映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 知乎 [2024-04-17] 13. 业绩预告“变脸” 鸿博股份收关注函 - 北京商报 [2024-04-16] 14. 鸿博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上海证券报 [2024-04-13] 15. 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变脸”频发 - 证券时报 [2023-02-14] 16. 业绩预告“失准”!这些公司被“打回原形” - 新浪 [2024-04-15] 17. 鸿博股份业绩变脸:跨界玩算力业绩两连亏多次因营收确认被监管 [2024-04-18] 18. 14家公司年报业绩"变脸" 背后原因五花八门 - 新浪财经 [2023-02-16] 19. 监管加码 新规发威 一批上市公司为业绩预告"打补丁"|上海证券报 [2024-04-18] 20. 预赚变预亏!鸿博股份业绩大变脸引监管轮番发函,扣非净利润连亏6年 [2024-04-18] 21. 鸿博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鸿博股份_新浪财经_新浪网 [2024-04-13] 22. 业绩预告盈转亏招来警示函“算力黑马”称:深刻反思吸取教训 - 腾讯新闻 [2024-04-16] 23. 年内236家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经济·科技--人民网 24. 业绩预告"不靠谱" 7月近50家公司收监管函|上海证券报 [2023-07-27] 25. 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及其修正公告的注意事项 - 知乎 26. 监管加码新规发威一批上市公司为业绩预告“打补丁” - 新浪财经 [2024-04-18] 27. 监管加码、新规发威 一批上市公司为业绩预告"打补丁"_腾讯新闻 [2024-04-18] 28. 逾百家公司调整2022年业绩预期,其中21家"大变脸" [2023-04-19] 29. 监管加码、新规发威,一批上市公司为业绩预告"打补丁"|界面新闻 · 快讯 [2024-04-17] 30. 解析年度业绩预告及修正要点 - 知乎 - 知乎专栏 31. 近50家企业修正业绩预告,多家上市公司业绩“大变脸” [2024-04-18] 32. 28家上市公司修正年报业绩预告 13家业绩"变脸"-中新网 [2023-02-13] 33. 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变脸”行为分析——以科迪乳液为例.docx - 原创力文档 [2024-04-18] 34. 逾50家公司修正业绩预告:17家公司预计由盈转亏|净利润_新浪财经_新浪网 [2022-04-28] 35. 拆解业绩变脸:星星科技的套路和启示丨明霞明辩_上市公司_年度_营业 [2022-05-13] 36. 扫描72份函件探问上市公司预告业绩“变脸”因果 - 中国证券报 [2021-02-04] 37. 16家公司修正业绩预告 - 上海证券报 [2023-02-15] 38. 业绩变脸?多家上市公司修正2022年业绩预告 - 腾讯网 [2023-02-15] 39. 16家公司修正业绩预告-上市公司-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2023-02-15] 40. 我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变脸"会计分析——以欧菲光为例 - 知乎 41. 【全网最全】业绩预告、业绩快报披露规则 业绩预告、业绩快报披露规则一、上交所(2022年修订)A.业绩预告5.1.1 上市公司预计年度经营业绩 ... [2023-10-08] 42. 监管加码 新规发威 一批上市公司为业绩预告"打补丁"_财经评论(cjpl)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2024-04-18] 43. [PDF] 上市公司管理层修正公告披露策略的市场反应 - 中国工业经济 44. 监管加码新规发威一批上市公司为业绩预告“打补丁” - 新浪财经 [2024-04-18] 45. 监管加码新规发威 一批上市公司为业绩预告"打补丁"_财经_中国网 [2024-04-18] 46. 多家上市公司业绩"变脸"专家:应加强监管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不准确行为|净利润_新浪财经_新浪网 [2023-02-16] 47. 业绩预告“不靠谱” 7月近50家公司收监管函 - 证券时报 48. 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变脸"频发 _ 经济参考网 _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官方网站 [2023-02-14] 49.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对策 - 知乎 - 知乎专栏 50. [PDF] 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的制度完善 - 上海证券交易所 51. 关于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的通知 52. 新增"信息披露、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拒不改正和半数以上董事对于半年报或年报不保真"两类情形、新增财务造假量化指标-沪深交易所就退市新规征求意见 53. 上市公司业绩预告频修正咋回事 - 新浪 [2005-07-15] 54.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常见重大误区及需注意的法律风险梳理_新浪财经_新浪网 [2023-09-01] 55. 业绩预告“变脸”中报频现贝因美四年八变成典型 [2017-07-19] 56. 业绩预告“变脸”是因为“输入错误”? - 搜狐 [2023-02-16] 57. 2023年156家A股上市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七成事涉信披_牛市点线面_澎湃新闻-The Paper [2024-01-01] 58. 财政部 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通知 [2022-07-29] 59.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3年公司治理最佳实践案例分享 | 景嘉微 [2023-11-03] 60.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3年公司治理最佳实践案例分享 | 科大讯飞 [2023-10-23] 61.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3年公司治理最佳实践案例分享 | 爱尔眼科 [2023-11-01] 62. 2023年公司治理最佳实践案例分享 | 徐工机械 - 知乎 [2023-10-20] 63. 2023年公司治理最佳实践案例分享| 中国神华 - 新华网客户端 [2023-11-01] 64. 2023年公司治理最佳实践案例分享 | 中国石油 - 知乎 65. 倡导公司治理最佳实践 助力上市公司迈上新台阶——2023年度第五期"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培训班在京举办 [2023-09-08] 66. 上市公司治理要实现“四个进一步” - 中国政府网 [2020-10-13] 67. 十问十答带你读懂全面注册制→ [2023-02-17] 68. PDF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501 号 ——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 出具审计报告 69. PDF 1121 号 ——对财务报表审计实施的质量控制 70. PDF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21 号 ——对财务报表审计实施的质量管理 71. [PDF]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 号——对财务报表审计实施的质量控制 72. PDF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21 号—— 对财务报表审计实施的质量控制》应用指南 73. PDF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501 号 ——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 审计报告》应用指南 74.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管理体系如何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_注册会计师_希赛网 75.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21 号 ——对财务报表审计实施的质量管理 - 知乎 [2024-03-06] 76. [PDF]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 号——审计报告》指南 77. 一文看懂财报的审计意见 财务报告是投资者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的第一步,大家都知道我们看上市公司财报要盯着三张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但 ...
发布于 2024-04-18 09:57・IP 属地安徽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智识视界Lecter - 0 个点赞 👍
这两年内拥抱中特估核心资产就行
业绩是什么玩意,我都不用看
不看有不看的底气,看有看的意图
我不看
。
财富密码自己看看中特估去年的机构推文
自己挑几个位置不高的
深深浅浅的摩擦进仓位,一般而言不会套人
且会在未来两年的市场中笑傲股市
。
你哭着求着给钱投顾,送钱给私募理财
搞个什么家族信托
也不如我上面的话有价值
去年告诉一个加拿大的大姐这个事实
可惜大姐执着于旧时代的亏损票
没得办法
。
其他懒得说了,祝你躺赢賺钱
赚到钱请我喝奶茶就行
反正发知乎本质是闲的
。
我这种懒人也割韭菜不行
看看机构和股吧的那些喇叭
那才是产业链
我这种人 ,撑死开个付费星球为了白嫖粉丝奶茶钱
哪有那些产业链老师有意思
你们买了低位中特估等他涨上去可以看看这些奇葩存在
挺有意思的
。
可惜我没看上7快多的紫金矿业
不过算了,拉到
仓位早就打满了,睡觉
发布于 2024-04-19 00:29・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徐柿子 - 0 个点赞 👍
其实就是骗钱没人管。当然股市本身就是赌博投机。业绩不好能涨就行。
高新发展这支股票就很神奇,完全没有持有华鲲振宇的股权,也能借此讲故事炒上天。故事破灭,股价暴跌。而后主力拉升,又涨停了几次。又可以继续讲收购的故事。这种情况怎么管呢?
高投电子集团合计持有华鲲振宇55%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公司和高投电子集团同属控股股东高投集团下属控股子公司,因此高投电子集团持有的华鲲振宇股权与本公司没有直接的股权关系。
编辑于 2024-04-27 15:15・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陈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