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个回答

初入职场,有哪些实用的沟通技巧?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
2个点赞 👍

工作中,我更喜欢就事论事,不太赞同非得靠一些人情世故,去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显得挺假的。不过,工作过程中又难免要与人沟通,就分享一个非常实用的R.E.P沟通法(职场沟通礼仪技巧),无论是对客户,还是领导、同事,都能用得上。

R,Respect,尊重——尊重对方的工作,尊重对方的意见。

尤其对于初入职场的人来说,缺少经验,对工作环境不熟悉,对同事也不十分了解,那么入职后,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大家。

尤其是在阐述观点时,不要只想自己说,也要善于聆听,给他人表达的时间。如有不同的意见需要补充说明,也要等到他人表达完毕后再进行,中途不要随意插嘴打断,这是礼貌,也是尊重对方的表现。

总结起来,尊重有四个步骤:

1. 给予对方一定程度的认可;

别轻易否定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要对别人做的好的地方表示由衷的赞同,具体到细节,这样对方能感受到。

2.提出不同看法供给大家参考,而不是我说的就是对的;

对有异议的地方,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作为补充,至于为什么有这个观点,要有理有据,具有说服性。

3.征求现场其他伙伴的意见;

我们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所以只能看到事情的一面,让大家提出意见,也会让你收获更多。

4.把最终的决定权留给提案方(负责人或甲方)。

我们要明白谁负责谁承担,这对初入职场的人来说十分重要。

新人刚到公司会发现很多问题,你可以提意见,但是最终能不能采纳,那是负责人的事儿,因为负责人直接承担后果,他们有他们的考量。

举个例子,我们直播间直播,我觉得放点舒缓的背景音乐,这样大家可能会更好,意见提上去了,但是一直没有执行,我是不能去问他们的负责人为什么没放背景音乐,因为我不对直播的业绩负责,他才是负责人。

E,Empathy,共情——学会换位思考

这一点需要的是换位思考的能力,很多话我们换个角度说就会是不同的效果,当我们提出要求的时候,掌握这个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巧妙的换位。

共情能力低是职场人际相处的死穴:

1、对待同事,不理会对方的权益,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容易造成双方的矛盾

2、对待上司,不在乎主管的想法,只顾好份内的态度,容易造成彼此的隔阂

3、对待客户,不留意对方的要求,只关心自己的利润,容易造成合作的破局

共情能力低的人,在职场上更是困难重重,遭人排挤。


共情由三个方面组成:共情=预判情绪+表达感受+表达期待。

预判情绪:

在谈话中,先预判对方的情绪,要让对方感到舒服地与你聊天,你就应该在对方的情绪中,把自己调节成同频的规律。即使彼此利益冲突,也至少别让对方认为是来找麻烦。

表达感受:

会说一些关于情感感受的词语:快乐,悲伤,痛苦,愤怒,委屈等等。过程中表示尊重,不能多添加个人感受。

表达期待:

最后表达自己的希望,愿意共同面对困难,达成彼此共识。

沟通过程需要留意的小细节:

1、讲道理,多聊感受,少指责,多协助。

2、避开情绪性字眼,少批判,避免陷入抱怨的处境。

3、表示尊重,愿意陪同寻找解决方案。


P,Positive,积极——积极的心态,主动的工作

当出现问题时,人们通常会说的第一句话是“保持坚强”和“保持积极”。

这些小小的肯定有时确实有效,重要的是要记住,在消极的时候,言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工作场所。

要往好的方面想”这可能听起来有点俗气,但总体而言,积极思考和保持微笑是乐观个人态度的主要要素。

方法非常简单,把所有对话当中负面的、消极的、否定的,全部换成积极、正面、向上的词汇。比如“你怎么这么粗心啊!”“你之前怎么不反馈?”“隔壁组小张这次表现可比你强多了。”

这些情绪相对来说都是比较负面的,让我们用积极的情绪来改变一下这些句子。“我相信你是可以再细心一点的”“下次要记得提前反馈呀,这样大家的配合才能更好嘛”“加油哦!下回咱们争取超过隔壁组小张”。


R.E.P这三大原则其实都是围绕着情绪展开的,很多时候我们遇到问题可以记住一句话“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不仅仅是职场,生活当中也是这样的。

编辑于 2024-04-18 10:18・IP 属地山东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且去听风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