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贻芳院士的这句话,是在我们采访的时候说的(《撞碎那个粒子》):
王院士说“我们的高能物理在世界舞台上,既不在中央,也不是主角”这句话是有背景的。
中国高能物理,尤其是高能实验,可以说就是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开始的。1972年8月,张文裕等18位科技工作者给周恩来总理写信,反映对发展中国高能物理研究的意见和希望。1972年9月11日,周恩来总理在复信中指示:“这件事不能再延迟了…高能物理研究和高能加速器的预制研究、应该成为科学院要抓的主要项目之一。”

于是在1984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破土动工,邓小平亲自奠基;1988年10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顺利实现“第一撞”,邓小平再次来到高能所,并发表了著名的讲话,其中就说到:“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在国际高能物理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就是过去三十多年来,中国高能人不断努力的目标。在对王院士的采访中,
专门问到了这个问题:“....现在中国的高能物理是否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王院士这样回答:
“BEPC建成以后,我想我们非常有心地说,我们完成了这个目标,就是占有了一席之地。但也仅此而已,我们不在舞台的中央,也不是主角。所以我想,占领一席之地是80年代的目标,我想过了30年还是同一个目标,我觉得我们就愧对先人,这个不合适的。我们的经济,我们的其它领域的发展,其实都推动我们在高能物理,我们也应该成为主角,我们也应该成为一个领导力量。”

当然,大家都知道王院士想推进建设一个大型的粒子对撞机——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网上以及这个问题下也不乏各种贬低的声音。在这次采访之前,准确的说,是在做【灯塔计划】整个项目之前,我也停留在简单的科学的角度,来评判这件事。但是通过这次的采访,我对中国高能物理人的看法又多了一层理解:
传承
中国高能物理中的传承非常明显,而具体到CEPC上,除了科学发展之外,王院士也有传承方面的考虑:
“ 科学的研究他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这个状况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一直是在积累,是在传承,我们的科学的发展从来都是基于前人成果,在前人奠定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中国的高能物理体现得特别明显........BEPC使我们中国高能物理真正的起步,当年的老一辈的科学家实现了这一奠基石的做成,使得我们整个高能物理有了后来30多年的发展”

“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自然要想,我们为下一代人奠基什么。我们回过头来想,我们觉得非常幸运,前面BEPC建设是极其正确的......所以这样一个选择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或者说非常幸运。那么我们自然考虑下一代要怎么办,我们为他们奠定什么样的基础,为他们选择什么样的项目。”
“所以足够的高远,足够的重要,让我们下一代为此奋斗二十年三十年,他觉得不后悔,他觉得值得,这非常重要。所以无论是江门中微子实验还是CEPC,都是在目前的阶段,或者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愿意做,大家也愿意做的”。
在整个采访中,这几段话让我对这个项目、对下一代对撞机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而传承,就是这一段话的核心。
实际上,不仅仅是对撞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高能物理(或者说各个科学技术学科)一直都是在传承,我们探访的几个其它的实验装置也有明显的体现,
比如,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
曹臻院士也说过类似的话:
“从建国初期,高能所的创始人张文裕先生,他们就开始要做宇宙线的探测,他们培养了一支非常好的团队,那就是我的老师这一辈......然后到了2000年的年代......那个时候我们就开始提出来提出要建造我们自己的独立的探测器。我是第三代,我的学生们是第四代,就跟着我们提出来要建一个新的探测器。我们的队伍我们的经验,已经完全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及到达这样的影响力”。

关于王院士说的其它的方面,比如科学上的发现、经济水平是否匹配等等,大家可以在我们的视频中更详细地了解,我就不赘述了。
不过,让我最为震撼的是,王院士说完上面的话后,又说了一句:
“等到这件事情做成的时候,我可能已经不在了”
老实说,我被这句话震撼到了。这么大的一件事,一旦建成,这就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科学投入,如此重要,而作为核心人物的王院士,仅仅一句话“我可能已经不在了”,就消解了。我不理解,于是我继续追问,
“.....(这件事)对您个人来说又是什么意义呢?”
“我想我做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认可。换句话说,即使我在了,能有什么认可呢,做了看见了,开工了,大家起来了,也就仅此而已,所以我不觉得这个事情有那么重要,或者是我追求的目标。”
“你做的这件事情,你内心认为这是重要的,而且大家也都支持,大家也都认为重要,确实这件事情我不认为我判断的失误,那自然就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就好了,其它的事情其实都是很小的事情,不重要”

当然你完全可以用阴谋论去看待任何的事情,可以用权钱交易去想象所有的发展,这是你的个人自由。
而对我来说,尤其是在我面对面与王院士交谈之后,我相信,这是一位中国高能人在为中国高能物理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强烈推荐大家看看我们对王院士的采访,《撞碎那个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