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为什么粤语读古诗那么好听?

风雨晴
3个点赞 👍

先说结论,这是因为相比于普通话,粤语的发音更接近于古音(也就是古代——唐宋——诗人写下这首诗时的原始音)。

比如,唐诗和宋词,一般都很讲究押韵和平仄。尤其是在押韵这方面,但当你用普通话去朗读它们的时候,却会发现很多地方并不是这样,比如杜甫的名篇《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shen)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xin)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jin)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an)

特别是最后一句,那个“簪”字的发音读起来就有些别扭。但是如果你用粤语去读它时,它听起来会悦耳很多。不难发现,粤语中《春望》的韵脚是相同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sam)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sam)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gam)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am)

你会发现,粤语中这首诗的韵脚却是完全相同的。

还有粤语读的《早发白帝城》(注意韵脚有个原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朝辞白帝彩云间(gaan)

千里江陵一日还(waan)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saan)

看一看这里“间”“还”“山”几个字的韵脚,和现在的普通话有没有区别?

所以你会发现,同样的一首诗,用普通话去读不押韵,反而以粤语去读会更加押韵顺口——这是为什么呢?这与地理因素有很大关系。

中国历史上,因为战乱等原因曾经有过几次大的迁徙移民(宋元时期尤甚)。所以好多本土语言也跟随那些迁徙的民众到了南方,也就是说最原始最地道的古代语言已经去了南方——由于它长久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内发展。没有外部干扰,发展缓慢且稳定。大量的中古音保留在粤语(还有闽语,以及南方其他地方的方言)粤语是最接近唐诗原味的语言之一,原因也正在于此。

而现在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由于受满蒙等北方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等原因,使得它与原汁原味的古汉语已有了很大距离。

普通话还取消了古汉语的入声,即平声中的阴平、阳平与仄声中的上、去,而以其他音节代替,这就导致了用普通话读诗词会有不满足感,体会不到古人的情感寄托。

发布于 2024-04-16 16:16・IP 属地江苏
杏花雨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